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程

鎖定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程》為《基礎地質學》國家精品課程、《基礎地質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基礎地質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成果。
本教材為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學及與地學有關專業的教材,其與作者等人出版《基礎地質學教程》(地質出版社,錢建平等,2014,)和《基礎地質學實習教程》(冶金工業出版社,錢建平等,2009)構成系列教材。
書    名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程
作    者
錢建平
陳宏毅
餘勇
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月
頁    數
147 頁
定    價
26 元
裝    幀
彩色銅版紙
ISBN
9787116075221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程內容提要

本實驗教程內容包括常見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標本的鑑定,典型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現象的認識,地質圖的閲讀,地質羅盤的使用及野外地質考察等方面的地質入門知識。編寫過程中力圖融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為一體,所選標本和地質現象照片涵蓋了礦物、岩石、古生物、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等各個部分,照片豐富典型,質量精美,具有很好的鑑賞性和實用性。該實驗教程既可供大學生課堂實驗教學使用,也可作為地學愛好者的業餘自學教程。該實驗教程緊扣課程教學大綱,安排實驗15個,實驗作業作為附錄,用騎縫線連接,方便學生實用,又不破壞教材的完整性。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程前言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程》是為我校國家級精品課程《基礎地質學》編寫系列配套教材之一,亦是作者等人編寫的《基礎地質學實習教程》(冶金工業出版社)的姊妹篇。應該指出,由於地質學研究對象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相對其他專業,地質類專業大學生的地質實踐環節訓練和實際工作能力培養顯得更為重要。加強地質類專業大學生地質實踐環節訓練亦是地質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識。作者認為一本好的實驗教材不能簡單視為理論教材的附本,而應該體現一定的實踐教學目標,能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思維,主動地進行科學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基於上述考慮,教材力圖融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為一體。教材中實驗大綱的編寫、教材內容的釐定、教學圖表的選擇、相關文字的説明和鑑定經驗的總結都儘可能體現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要求。為增加實驗教材的可讀性,本教材通篇採用彩色製版。
本實驗教程共有十五個實驗。包括礦物的形態與物理性質識別(1個);常見礦物和造岩礦物肉眼鑑定(3個);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三大巖類岩石肉眼鑑定(3個);三大巖類的綜合鑑定(1個);常見古生物化石的觀察和鑑定(1個);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現象的識讀與分析(2個);地質圖閲讀(1個);此外現場教學有地質羅盤的使用(1個),參觀地質博物館(1個)和屏風山現場實踐教學(1個)。
每個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基礎知識準備、實驗內容和實驗要求、實驗儀器及材料、注意事項及鑑定經驗五項。其中實驗目的是本次實驗課的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基礎知識準備進行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複習;實驗內容和實驗要求是本次實驗具體要學習的內容及所要解決的問題;實驗儀器及材料是本次實驗課必須具備的物質條件;注意事項及鑑定經驗是實驗過程中具體操作時的注意的問題和前人鑑定經驗的總結,以期對學生有所幫助。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程教材目錄

實驗一 礦物的形態與物理性質
實驗二 常見礦物的識別(一)
實驗三 常見礦物的識別*(二)
實驗四 造岩礦物的識別
實驗五 岩漿岩的肉眼鑑定
實驗六 沉積岩的肉眼鑑定
實驗七 變質岩的肉眼鑑定
實驗八 三大巖類岩石綜合鑑定*
實驗九 常見生物化石的觀察和鑑定
實驗十 外動力地質作用現象讀圖與分析
實驗十一 內動力地質作用現象讀圖與分析
實驗十二 認識地質圖
實驗十三 地質羅盤的使用
實驗十四 屏風山野外現場教學
實驗十五 參觀地質博物館
附錄Ⅰ 基礎地質學實驗教學大綱
附錄Ⅱ 實驗課後作業
參考文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