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於生存照顧的就業權保障研究

鎖定
《基於生存照顧的就業權保障研究》是2013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傑。
中文名
基於生存照顧的就業權保障研究
作    者
王曉傑
出版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13年10月1日
頁    數
219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7509348862
外文名
Study on Employment Right Security from Living Attendance
語    種
簡體中文

基於生存照顧的就業權保障研究內容簡介

《基於生存照顧的就業權保障研究》從憲法基本權利的角度,分析就業權作為一個獨立的憲法性權利的地位及自由權、社會權雙重面向的基本權利功能及其對應的國家義務,在研究視角上具有創新性,對豐富我國人權理論的內容有建設意義。國內法學界對於就業權的基本權利的屬性和功能尚無統一的認識,本研究在系統梳理就業權的概念、內容、功能、基本權利屬性及其法理基礎後,建議在我國憲法中增加“保障公民的職業選擇自由”的規定,並在憲法第42條中增加規定:“國家保障公民平等就業權的實現”。

基於生存照顧的就業權保障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就業與生存照顧
第二節行政任務與就業權保障
一、社會發展與行政任務
二、新中國政府行政任務的變遷
三、行政任務本土情境下的就業權問題
第三節就業權的涵義及相關概念
一、就業權的涵義
二、勞動權
三、工作權
四、生存權
五、社會權
六、社會保障權
七、福利國家與福利權
第四節研究方法
一、價值分析方法
二、實證分析方法
三、社會分析方法
第五節研究思路
第二章就業權的基本權利屬性及內容
第一節作為就業權核心的職業選擇自由
第二節就業權基本權利屬性的法理依據
一、“人的尊嚴”
二、“平等保護”
第三節就業權基本權利屬性的規範依據
一、國際立法
二、國內立法
第四節就業權的雙重面向及功能
一、基本權利的雙重面向
二、基本權利的功能
三、雙重面向的就業權及其功能
第五節就業權的內容
一、自主擇業權
二、職業培訓權
三、公平對待權
四、職業諮詢權
五、獲得就業援助權
六、僱傭終止保護權
七、應考試服公職權
第六節公民享有就業行政給付的要件
一、國籍條件
二、法定勞動年齡
三、勞動能力
四、有就業願望
第三章就業權的國家義務
第一節國家作為就業權的主要義務主體
一、傳統的“基本權利一國家義務”對應關係
二、新型的“基本權利一國家義務”對應關係
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國家職能的變遷
第二節基本權利的國家義務的層次
第三節就業權的國家尊重義務
一、基本權利的防禦權功能
二、國家尊重義務的內涵
三、對就業權的合理限制及其原則
第四節就業權的國家給付義務
一、就業權的分享權功能
二、國家給付義務的涵義
三、平等就業權的保障
第五節就業權的國家保護義務
第六節國民權向度上的國家義務
一、外國人就業行政許可的目的
二、外國人就業行政許可的性質
三、外國人就業行政許可的條件
第四章就業權實現的行政法機制
第一節防禦行政權不當干預機制
一、行政干預及其界限
二、對行政立法行為的規制
三、行政許可及其界限
四、就業領域的行政處罰
第二節行政給付機制
一、就業行政計劃
二、就業行政指導
三、就業行政合同
四、就業行政獎勵
五、行政私法活動
六、就業扶助
七、公共就業服務
八、就業培訓與教育
第三節行政保護機制
一、失業保護機制
二、就業歧視的抑制機制
三、對第三者侵權的保護機制
四、暫行特別行政措施
第五章就業權保障的發展趨勢展望
第一節防禦機制的發展
一、我國城鄉二元制的就業保障制度
二、城鄉統籌就業制度
三、城鄉平等就業制度
四、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制度
五、城鄉一體的就業補貼制度—
第二節行政給付機制的發展
一、平等就業權的國家義務
二、反對就業歧視的法律制度的完善
三、反對就業歧視的專門機構和救濟途徑
四、公平就業與消除就業歧視問題
五、21世紀我國政府在就業權保障領域的行政給付
第三節行政保護機制的發展
一、充分就業及政府義務
二、就業保障模式從補缺型向普惠型的過渡
三、就業保障民營化的發展
四、公共就業服務領域的公私合作行政發展
第六章就業權的救濟
第一節就業權的“權利束”特徵及其可訴性分析
第二節立法救濟
第三節行政救濟
一、勞動仲裁
二、勞動監察
第四節司法救濟
一、民事訴訟
二、行政訴訟
參考文獻

基於生存照顧的就業權保障研究作者簡介

王曉傑,浙江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法學博士,專業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先後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系、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專業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權保障與行政法治。在《行政法學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等雜誌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中國法學會課題、浙江省科規劃課題等多項研究項目。曾獲浙江省首屆高等學校教壇新秀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