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地

(195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發表的系列圖書)

鎖定
《基地》(Foundation,意為地基、基石。),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科幻小説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本書講述了在統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逐漸走向衰亡期間,只有心理史學的一代宗師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充滿無知、野蠻和戰爭的黑暗時期,於是集合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的科幻史詩故事,共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
中文名
基地
別    名
銀河帝國:基地
作    者
艾薩克·阿西莫夫
譯    者
葉李華
出版時間
1951年
出版社
Gnome Press
頁    數
255頁(美國版)
ISBN
0-553-29335-4
類    別
科幻小説
原作品
Foundation

基地書籍簡介

《基地》(Foundation,意為地基、基石。),是美國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科幻小説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後來發展成“基地系列”),1955年曾以《千年計劃》(The 1,000-Year Plan)為名,收錄在“雙重王牌叢書”(Ace Double),第D-110號叢書。這部短篇集裏其中的4篇故事,原載於1942年到1944年之間的《驚奇雜誌》(Astounding Magazine,但是不同標題),第5篇則是集結成書時加進去的。幾十年後,阿西莫夫又追加兩本前傳,之後也授權其他作家為這個系列編寫新的故事。
”基地系列“的其他作品還有:《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基地前奏》、《邁向基地》、《基地邊緣》、《基地與地球》。
本書簡體中文版已於2012年3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譯者葉李華

基地內容引讀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説都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幻因素,成為後來科幻小説的典範。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正因他一出手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他的三大系列——機器人,帝國,基地——各有“奇趣”,即使如今我們已經十分熟悉他的作品,仍不能不佩服他當年的創意。
統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正在逐漸走向衰亡。這時候,只有心理史學的一代宗師、基地之父哈里·謝頓預見未來的銀河人民,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的充滿無知、野蠻和戰爭的黑暗時期。謝頓於是設法聚集起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然而,隨着帝國的逐漸衰微,基地被好戰的強鄰包圍。人類也面臨痛苦抉擇,向野蠻的勢力投降,甘心受控制?還是不顧被摧毀的危險起而奮戰?而另一方面,基地本身作為整個銀河帝國科技的唯一來源,它卻想獨立存在……

基地目錄

中文版封面 中文版封面
第一篇 心理史學家 /1
第二篇 百科全書編者 /37
第三篇 市長 /75
第四篇 行商 /129
第五篇 商業王侯 /155

基地情節

基地心理史學家

哈里·謝頓 哈里·謝頓
銀河紀元12067年,1951年出書時新增的篇章。
故事從有着一萬兩千年曆史的銀河帝國首都行星川陀開始。雖然川陀已經屹立萬年,表面上一派勢力強大,發展穩健,暗地裏卻已經開始衰落。意識到這一點的只有發明了心理史學的數學家哈里·謝頓(Hari Seldon)。心理史學是一門經由歷史事件預測未來趨勢的科學,根據這門科學,他預測帝國將在五百年內覆滅,從而導致三萬年的無政府狀態。帝國直轄的公共安全委員會認為謝頓妖言惑眾,逮捕了他和新助手蓋爾·多尼克(Gaal Dornick)。
在審判中,謝頓説出他的預言,語驚四座。他並計劃領導眾多學者編輯一本包含全人類知識的《銀河百科全書》,以此減緩帝國殞落的後遺症。委員會得知他的計劃並非顛覆帝國的陰謀詭計後,將哈里·謝頓的團隊連同他的計劃放逐到銀河系的邊緣“端點星”。
幕後花絮
〈心理史學家〉是“基地三部曲”中唯一一篇沒有刊載在《驚奇雜誌》的短篇小説,也是三部曲中最晚出生的文章(雖然年代時間是最早的)。阿西莫夫有感於基地故事開始得太過突兀,於是集結出書前,大約1950年左右,動筆寫了這麼一篇“前傳”。但是大部份的讀者都不知道,“前傳”還有一個非常短的版本。阿西莫夫寫〈百科全書編者〉時(那時候篇名是〈基地〉),故事開頭曾經有過一篇楔子,出書後就拿掉了。

基地百科全書編者

基地紀元49-50年,這篇短篇小説首刊於1942年5月,原名〈基地〉(Foundation)。
故事發生在〈心理史學家〉五十年後,端點星面臨首度的“謝頓危機”(Seldon Crisis)銀河帝國邊緣的星羣紛紛獨立起來,端點星處於四個王國之間,備受威脅。此時,謝頓早前錄下影像突然播放,告知他的後人端點星“銀河百科全書第一號基地”的真正目的──在千年後建立一個新的銀河帝國。同時,在這一千年間,基地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危機,令基地可以急速成長。端點星市長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趁機發動政變,從心神未定的百科全書理事會手中奪權,以他靈活的手腕帶領端點星走出危機。

基地市長

基地紀元79-80年,這篇短篇小説首刊於1942年6月,原名〈馬勒與馬鞍〉(Bridle and Saddle)。
故事發生在〈百科全書編者〉之後三十年,市長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運用政治手段,對周邊諸國輸出科技物資,並將科學冒充成宗教,以形而上的力量,制住周邊的諸王國。和平一段時間之後,衝突逐漸浮上台面。端點星年輕氣盛的市議員,對哈定無條件科援周邊諸國的政策感到不滿,意圖推翻哈定。四王國之一的安納克里昂王庭也不願接受基地的宗教控制,出兵攻擊基地。最後哈定巧妙地以深植人心的偽宗教力量,使安納克里昂王國的士兵臨陣叛變,化解掉基地的第二次“謝頓危機”。

基地行商

基地紀元134年,這篇短篇小説首刊於1944年10月,原名〈楔子〉(The Wedge)。
行商的工作主要是幫助基地拓展貿易觸角,佔據經濟殖民領地,從中賺取暴利。距離〈市長〉數十年後,基地已經藉由星際貿易,成功拓展影響力,但是有一顆落後行星卻堅決反核,兼具基地間諜身份的行商長親臨推銷核能,反被逮捕入獄。行商長的好友利馬·彭耶慈(Limmar Ponyets)前往營救,以他的宗教背景,與基地化腐朽為神奇的核能科技,挑撥行星王庭裏的無知迷信和人性自私,最後不只救出行商長,還成功將核能推銷出去。
幕後花絮
雖然〈行商〉是在〈商業王侯〉之前,其實〈行商〉在起筆跟出版時間上都較晚。阿西莫夫回頭撰寫〈行商〉,以使基地從宗教控制過渡到經濟影響的這段過程,顯得較有可信度,容易理解。也使得〈商業王侯〉提到“阿斯康事件”時,不用大費篇幅作解釋。(簡單的説,就是阿斯康一開放與基地貿易後,傳教士就如潮水般湧來,隨即便失去所有對抗基地的力量)
有趣的是,“利馬·彭耶慈”這個角色原本叫“拉珊·迪伐斯”(Lathan Devers),是在《基地與帝國》第一篇短篇故事〈將軍〉裏扮演吃重角色的人物。

基地商業王侯

基地紀元154-160年,這篇短篇小説首刊於1944年8月,原名〈大與小〉(The Big and the Little)。
行商長侯伯·馬洛(Hober Marlow)奉命到科瑞爾共和國(Republic of korell)調查太空商船失蹤事件。科瑞爾是個嚴格限制行商活動,甚至嚴禁傳教士入境的落後行星,因此基地勢力一直難以滲透。在途中,馬洛發現了銀河帝國再次重返銀河邊沿和在西維納(Siwenna)認識了老人巴爾 (Onum Barr)(此兩點帶出了第二部故事的第一篇)。他用三寸不爛之舌和科瑞爾領袖建立起貿易合約,馬洛心裏清楚,自己是聽到了第三次“謝頓危機”的腳步聲。
返回基地之後,馬洛開始積極部署通往市長的政治大道,經歷一番政治鬥爭,終於成為名實相符的基地領導人。另一方面,科瑞爾共和國獲得銀河帝國的軍事援助,野心勃勃地向繁榮富裕的基地展開攻擊,面對第三次“謝頓危機”,馬洛消極地無所作為,飽受抨擊,實際上基地早已制住科瑞爾,只是這次不是靠科技冒充的宗教,而是輸出民生科技到科瑞爾的貿易。馬洛只需等待,失去售後服務的科瑞爾遲早要繳械來降。

基地系列簡介

人類蝸居在銀河系的一個小角落——太陽系,在圍繞太陽旋轉的第三顆行星上,生活了十多萬年之久。
人類在這個小小的行星(他們稱之為“地球”)上,建立了兩百多個不同的行政區域(他們稱之為“國家”),直到地球上誕生了第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
在機器人的幫助下,人類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啓了恢弘的星際殖民運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擴張,帶着他們永不磨滅的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登上了一個個荒涼的星球,並將銀河系捲入漫長的星際戰國時代,直至整個銀河被統一,一個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龐大帝國崛起——銀河帝國。
一個微妙的轉折發生在銀河帝國建國後的12020年。哈里·謝頓,這個剛滿32歲的年輕數學家,開創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預言”從此成為一門可以信任的科學,人類由此可以看見未來。
謝頓的第一個預言是:雖然毫無徵兆,但已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
一時間,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權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人類銀河時代最偉大的傳奇就此開啓……

基地作者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是美籍猶太人,為上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説家之一,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以他的名字為號召的《阿西莫夫科幻雜誌》,是美國當今數一數二的科幻文學重鎮。
《基地》、《機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相互貫串起來,竟是一部俯仰兩萬年的長篇史詩!阿西莫夫特意將科幻場景巨幅拉大,在全銀河的背景下架構他獨有的科幻世界、藉由銀河帝國的興亡史來討論人性與政冶、經濟、軍事等文明要素產生的互動影響。這種宏觀視野使他的作品處處閃動著關懷人類未來的筆觸,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侷限。
阿西莫夫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更是世聞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500多本,內容廣及科學類的數理化、天文、生物、醫學,還旁涉人文類的文學、宗教、史地等。如此淵博的學識使他的筆下世界具備了奇幻的想像與高度的預言性。在他剛開始寫機器人小説時,機器人學未發展出來;等到這門科技發展得相當有成果時,幾乎每一本有關機器人學發展史的書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説與他發明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這法則幾乎成了以後科幻作家創作有關機器人的作品時必須遵循的法則。 阿西莫夫以真確的物質科學及人文現象演繹出他的科幻世界,又雜進偵探與推理的小説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節生動,扣人心絃,讓人不忍釋卷。

基地羋嵐譯名

羋嵐的翻譯 羋嵐的翻譯
2021年4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羋嵐的新書《越界性主體——奧克塔維亞·巴特勒的性別身份政治研究》 [1-2]  把“Foundation”翻譯成“基礎”,鬧出“基礎與沙丘”的笑話。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