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

鎖定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創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坐落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培正路五號之六,位於廣州市新河浦文物保護區內。 [1]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現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2880平方米。有教職員112人,學生1986人。
2022年3月18日,入選第一批中小學(中職)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範式研究試點實驗學校。 [2] 
中文名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
簡    稱
培正小學
創辦時間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
學校類別
小學
主要獎項
省一級學校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辦學歷史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是創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一所百年名校,坐落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培正路五號之六,位於廣州市新河浦文物保護區內,鄰近美麗的東山湖泮。
在近一個半世紀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中,培正積澱極具個性的學校文化,校訓、校徽、校歌、校旗、校色(紅藍)、校領帶、校絲巾有着鮮明的特色和獨特的寓意,學生對師長的感恩情懷,對母校念念不忘的那份自豪感,學校對校友的人文關懷匯合成強大的正能量,凝聚為校園獨特的代代薪火相傳的紅藍精神。愛國愛校的傳統激勵着莘莘學子博愛善學。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二十年代就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之盛譽,三十年代初在廣州及港澳等地開辦分校,各地培正學校共同培育出十三位院士,不少培正校友成為頂尖的科學家、藝術家及國內外政界要人,培正同學會遍佈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舉辦校慶,每三年舉辦一屆全球培正同學日。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辦學條件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4張)
從培正書院到東山培正小學校名幾度變更,學校現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2880平方米,環境優美,古樓小亭,花園魚池,紅牆綠瓦的門樓和檐廊、開放式的生物園和德育壁畫、掩映在綠樹成蔭的開放式生物園中,盡顯百年老校深厚文化底藴。學校擁有環形田徑場和完備的體鍛設施,40多個體藝科信教學專用教室及十多個綜合實踐活動園地。100%課室和教學專用功能場室均配備多媒體平台,兩校區架設高速網絡隧道,擁有云計算服務平台,硬件先進,資源豐富的校園信息化環境,足夠支持師生經常開展跨地區或國際性的遠程視頻連線教學互動交流,網絡信息技術全方位應用於教育教學與後勤管理。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辦學規模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有49個班,學生共1986人。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師資力量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教職員112人,具有高級教師資格的佔專任教師總人數的93.46%,其中在省市區、乃至全國有競爭力的骨幹教師佔專任教師總人數的近50%。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辦學成果

學校評定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試點單位,教育部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基地、全國科學體驗活動示範學校、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綜合實踐活動樣板學校、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廣東省廣東省首批英特爾未來教育推廣示範學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綠色學校、獲得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廣東省未成年人德育創新案例獎。還評為廣州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特色項目學校、廣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 、廣州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廣州市消防宣傳先進單位、廣州市食品衞生等級A級單位等,榮獲廣州市政府頒發志願服務“廣州獎”。
培正學子健康活潑、品德優良,自信好學,個性特長得到培養,信息素養迅速提高,學科文化基礎紮實,思維活躍,綜合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在全國或省市的數學和英語智力競賽中,無論是獲獎等次或獲獎人數均名列市區前矛。
一大批多才多藝的學生脱穎而出,他們在各級學科競賽中獲獎無數。善正教育培養了眾多出類拔萃的模範學生王子曰競選當上“羊城小市長”,姚燁同學榮獲“廣東省優秀少先隊員”的稱號,韓清宇榮獲“全國優秀少先隊員”稱號,沈鶴穎同學獲得第10屆全國宋慶齡基金獎學金獎勵。 [1]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文化傳統

新一代東培領導者,秉承“培後進兮其素質,正軌道兮樹風聲”的辦學宗旨和“至善至正”的校訓,在傳承中發展“善正教育”,整合古今教育思想融匯為現代的“面向未來、潤澤生命、追求創新、優質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文化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人本治校”的辦學方略。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實施教育發展的三大工程:學校文化建設的“五優”工程、教師隊伍建設的“強功促業”工程和創新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善正教育”工程,共建“尊重和關愛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成功,讓每一位學生獲得發展”的育人願景,體現基於生命價值的善正文化特徵,變控制生命的教育為激揚生命的教育。
廣州東山培正小學,依託教育科研,構建“樹善正之風、立善正之道、推善正之行、建善正之業”四輪並進的新型育人模式,實施科學教育與人文精神培育統整的“善正品格培育”特色課程,成就了善正志願團、校史教育、環境教育、電影課、經典誦讀、書法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紅領巾善正論壇等一批特色教育項目,以及紅藍測向隊、田徑隊、合唱團、科學小實驗、茶道社、校園郵局等十多個特色社團,形成“明德啓智,文化育人、多元發展”的教育特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