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隍廟

(廣東省海豐縣城隍廟)

鎖定
城隍廟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現址位於汕尾市海豐縣城中山路口,曾在文革時期遭到破壞。據傳城隍廟是為紀念古代擔任中原一縣的一位為人剛直忠貞的護城監察司才開始在各縣修建。
中文名
城隍廟
始建於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
雉    堞
781處
位    置
汕尾市海豐縣城中山路口

城隍廟地理位置

城隍廟,位於汕尾市海豐縣城中山路口。

城隍廟歷史淵源

據汕尾市海豐縣城隍廟石碑的記載,汕尾市海豐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海豐縣令陳規在已廢縣城西側重建縣署,同時在縣署西側建城隍廟。
汕尾市海豐縣,歷史悠久,以文物豐富而聞名於世,縣城的城隍祖廟是其中之一。“文化大革命”城隍廟遭受嚴重破壞面目全非。經近幾年來的重建修葺,如今煥然一新。

城隍廟原址重建

海豐置縣於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縣之城池的興建曾數易其址。海豐最先的縣城是在城東的一里,土城,元至正末年廢。其次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陳規任知縣,在城北(今彭湃醫院)築建城池,縱橫各40丈。
24年後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官任千户所的馬貼木,奉都指揮花茂之命,重建新城。城高2丈,周圍396丈,雉堞781處,闢4門,上有敵樓;城外環以池,深寬各1丈。闢4門,就是整座城興建四大城門。城隍祖廟立於西門,謂一切皇旨、政令、旌表,俱由此門傳入,又曰迎恩門。

城隍廟相關典故

據傳,古代擔任中原一縣的一位護城監察司,其為人剛直忠貞,敢於向邪惡壞風作無情的鬥爭。經他艱辛創業,把這個原來貪官污吏成行,盜竊猖獗,人心渙散,百姓生活朝難保夕的貧窮縣,一躍成為清政廉明,黎民安居樂業的富裕縣。遺憾的是好人不長命,這位監察司由於操勞超荷,染病於身,不幸英年與世長辭了。人民為弘揚其政績,將他有益於民的事例,一一表奏朝廷。皇帝念其有功於羣眾,遂刺令封他為“城隍爺”。後人為紀念這位正直的清官,凡築有城池的地方,必建城隍祖廟以祭祀。

城隍廟傳統文化

史載:自西晉永嘉之亂,至宋元之間,歷經千年的三次人口大遷移,優良的中原文化隨遷移而傳入祖國南方各地。這位令人民羣眾愛戴的城隍爺,也在南國之陲的海豐縣有了城池之後被供奉了起來。所以,昔日,凡南來海豐任縣官的頭頭,上任的第一天必須沐浴誠心,來到城隍廟參拜,祈禱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