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郭

鎖定
城郭(chéng guō)是一個漢語詞語,古義是指內城和外城,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
中文名
城郭
拼    音
chéng guō
典例釋義
城牆
古    義
內城和外城,泛指城或城市

城郭詞語信息

【詞語】城郭
【拼音】chéng guō
【典例釋義】①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碧瓦朱甍照城郭。②泛指“城邑”或“城市”:城郭倉庫空虛,民多流亡。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東家有賢女,窈窕豔城郭。”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劉繇棄軍遁逃,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唐·杜牧阿房宮賦》:“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宋·蘇軾超然台記》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
城郭 城郭
清·姚鼐(nai):“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
從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陽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築城以衞君,造郭以守民"這句話並非出自(《吳越春秋》),《吳越春秋》中沒有一卷有這句話。"內之為城,外之為郭"的城市建設制度。一般京城有三道城牆:宮城(大內、紫禁城)、皇城或內城、外城(郭);府城有兩道城牆:子城、羅城。城郭分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內城叫"城",外城叫"郭"。內外城三七比是戰國時較通行的體例,屬於較小的城池。以小城為例,説明天時不如地利,更不用説大城之利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孟子·公孫丑下》)
城郭 城郭
城郭有兩種形式:

城郭卡爾卡松城郭

城郭簡介

城郭 城郭
城郭是西元前6世紀羅馬人所興建的碉堡。在17世紀後期因失去軍事功用成為廢墟,也逐漸被人們所忘。19世紀由建築師維歐雷·勒杜克將之恢復原狀。當初為了防禦5~6世紀入侵的新哥德族,建設了第2城牆,所以形成了擁有雙重城牆巨大的城塞都市。
城郭正門是那波尼斯門,徒步前往的話經由奧德門比較省時。城郭內可分為高盧·羅馬時期、西哥德時代、歷代法國國王等分別興建,呈現各種時代樣式的建築。

城郭交通

由火車站沿着喬治·克雷曼松街南行,在卡爾諾廣場左轉往甘貝塔廣場。由廣場進入南邊的巷弄,過橋即來到城郭,徒步20分鐘,或搭巴士7分鐘於la citè巴士站下車。

城郭山東萊州市鎮名

位於萊州市東北部,與萊州城區接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