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市農民工

鎖定
實際就是農民工人,進城務工人員的同義詞,簡稱民工。一般指户籍在農村但到城市做工的一類人羣特殊的羣體,農業户口,但從事非農產業;生活城市,但非融入城市。改變了傳統意義上農民的真正定義,但農民工還不是真正的工人。學者賦予其概括性:“農民工”、“邊緣人”、“城市經濟主力軍”、“城市建設發展的最低層打工族”。
中文名
城市農民工
別    名
外來務工人員
別    名
新市民
釋    義
進城務工人員的同義詞
特    點
微薄的收入與沉重的討薪欠薪

城市農民工民工解釋

現代漢語詞典》裏關於“民工”的解釋為:“在政府動員或號召下參加修築、堤壩或幫助軍隊運輸等工作的人。”這是歷史上民工的涵義。而今,城市裏“民工”的稱謂,其概念已外延到---在城裏做工謀生的農民工。他們已成為都市裏一道靚麗的風景,在胡錦濤總書記構建和諧社會理論的指導下,“在共建中共享”社會財富,“在共享中共建”和諧社會。所以,城市農民工,是城市最基礎的建設者。

城市農民工區別內容

“白領”也是打工者,但“白領階層”不是城市農民工。但,多數打工族來自農村,最廣泛地分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各行各業中。城市裏最骯髒、最勞累、最差、收入最低廉的活計,由他們來完成,他們無怨無悔,默默地承擔着一種潮流下的責任。因此,城市農民工,已是城市產業工人的一部分。雖然他們沒有城市綠卡---城市户口,但他們的子女,以“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形式,聚集成城市社會里一個最特殊的文化階層,這些來自鄉村的孩子,在接受着城市教育,在漸漸接受都市文明。於是,農民工實際上,正在逐漸融合成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農村工,是創造城市文化最基礎的源頭之一 歷史上的民工“建築”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如:“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故宮、莫高窟
中華詩歌文化的源頭《詩經》大半以上是春秋---周、齊、秦等十五國民歌,描寫民工思鄉、戀愛、生活。如“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妻子沿汝水,思外出民工丈夫,心情愁渴。諸侯國民歌分頭髮展,成為我國各地民歌。民工歌曲,在當代也貼近了城市文明,如:電視劇《民工》插曲。學者潘承祥曰:“農民工,正凸現着城市文化發展的脈絡。”。
城市人民政權的鞏固,“城市農民工”功不可沒 歷史上,陳毅元帥説:“淮海戰役是人民羣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如:電影《車輪滾滾》寫的是解放區支前民工、打敗蔣介石的戰爭,用獨輪車一直從東北推到了海南島上的故事。人民政權建立,“民工”功不可沒。
城市的高樓大廈和各種建築羣,都出自樸實的民工之手。在當代,民工為社會作出的貢獻有多大,誰也無法準確衡量。畢竟,民工的社會、經濟、文化地位都不高,這與他們對社會的創造是不相稱的。民工似乎屬於城市弱勢羣體,而他們以掙來的血汗錢返哺更加貧困的鄉村,他們是縮小城鄉差別的創造者。

城市農民工生存狀態

低劣的生活工作條件與城裏人異樣的目光,微薄的收入與沉重的討薪欠薪,工傷、疾病和天價醫療費,贍養父母與貧困教育等問題以成為社會突出的矛盾問題。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農民工政策。比如,在積極協助農民工討會打工錢的同時,提倡農民工交納一定保險、設立農民工子弟學校等等。而且2007年的人大10屆5次會議上,還提出了設立農民工代表的議案。這充分説明:國家在積極提高農民工,作為城市產業工人的一部分,可以平等地享受在城市的民主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