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

鎖定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CBI),也稱為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是一種自我評估工具,城市可依據其在各項指標的基準,監測與評估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方面的進展和成效。
這是首個被國際社會採納用以衡量城市、國家級別以下區域或地方政府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所做努力的一種工具。 [1] 
中文名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
外文名
CBI
別    名
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發展歷史

“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組織評選。作為全球最大的地方政府間可持續發展合作組織,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在全球有2500多個城市和地區會員。
2008年5月,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馬寶山先生在COP9高級別論壇上提議建立一個指數以衡量各城市的生物多樣性,這項建議被COP9採納。
2010年,CBI在COP10上獲得各方認可,作為監測工具被鼓勵使用,協助地方當局評估它們在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進展。
2021年9月最新修訂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提出了更廣泛的評估認知,納入了包括生境恢復、公園可達性、都市農業、基礎設施的自然解決方案和自然資本的定期評估等內容,還簡化了衡量和評價工具,並加強了對其擴大系列指標應用的建議。修訂後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標將協助城市實施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1]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社會影響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推薦的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為主要技術標準。 [2]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 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