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

鎖定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偉。
中文名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
別    名
現代城市規劃
作    者
曹偉
出版時間
2004年09月01日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頁    數
255 頁
ISBN
9787112066384
類    別
環境科學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內容簡介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立足於跨學科交叉領域的探索,利用系統工程的觀點,試圖找出那些對城市生態安全構成影響的要素,進行分析與探索,旨在對城市生態安全的各子系統進行優化整合,形成關於城市生態安全的理論框架與基礎體系,併為進一步建立評價體系提供重要的理論研究基礎。全書提出了基於生態系統的城市生態安全的理念,認為“城市生態安全”包含兩重含義:其一,是城市生態系統自身是否安全,即自身結構是否受到破壞:其二,是城市生態系統對於人類是否安全。作者將城市生態安全與保障程度相聯繫,反把城市生態安全界定為城市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程度及承載能力方面,並從災害學的角度論證了生態環境的破壞、衰退,以及人為災害對城市生態安全的不利影響及其防範措施。《城市生態安全導論》還將傳統意義上狹義的城市生態研究,提升到城市生態安全研究的高度。通過對EFAA模型、PSR模型的修正,對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城市生態系統發展規模的測度指標的整合分析,嘗試提出了CES模型和生態安全度的理念。並從新視角給出了那些對城市生態安全具有重要影響的要素,即城市水環境、土地資源、水土流失、建成環境、城市選址以及技術與管理策略等基本保障要素。最後,結合實例對城市生態安全的建構進行了案例分析。 [1]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既是相關領域研究、決策與管理方面的重要參考書,也是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教學用書。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作者簡介

曹偉,男,山東鄆城人,博士、教授。作者1996年獲清華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博士學位,2004年起先後在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廈門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中國資源與環境保護法學會理事。作者正在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城市生態安全及其預警系統研究——以福建沿海城市羣為例”研究;參加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研究一項.併為該項目子項目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子項目一項,主持完成省科技攻關項目等多項省市級研究課題。作者在《建築學報》、《城市規劃》、《建築師》、《新建築》、《規劃師》等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生態安全及其預警系統,景觀安全格局研究:城市設計與能源規劃;廣義生態建築技術等。

城市生態安全導論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城市生態安全的理念及其發展
第一節 城市生態安全的研究動態
1 理論方面
2 維護城市生態安全方面的實踐——生態城市建設
3 存在的問題
4 城市生態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節 城市生態安全的理念
1 城市生態安全的內涵
2 城市生態安全的概念
3 城市生態安全的基礎
4 影響城市生態安全的根本問題
5 不同階段的城市生態安全狀況
6 城市生態安全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理論探源:生態環境倫理
1 樸素的自然生態思想
2 生態環境倫理
3 走出人類中心主義
4 我國城市生態安全意識的覺醒
第四節 影響城市生態安全的基本因素及其設計原則
1 自然資源方面
2 人為災害方面
小結
第二章 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原理分析
第一節 城市生態系統
1 基本概念
2 基本原理
3 產生及發展
4 組成與結構
5 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
6 城市生態系統可能的模式
第二節 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
1 基本功能
2 服務功能
3 支持功能
第三節 城市生態系統的形成與發展演變
1 城市生態系統的思想淵源
2 發展演變
3 城市生態系統安全所面臨的問題
第四節 城市生態系統的調控
1 理論依據
2 控制原則
3 生態過程重建的原則
小結
第三章 城市生態安全的選址要素
第一節 古代城市選址中的生態安全意識
1 早期人居環境的安全意識
2 樸素的生態安全意識
3 借自然生態的優勢
4 實用務實的環境思想
5 “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規劃思想
第二節 城市選址與自然環境、生態安全的關係
1 城市的選址和位置與環境的關係
2 自然生態與生態廊道的利用與制約
3 古代都城生態系統安全的基本維護
4 結合自然規劃城市
5 選址不當所遭致的災害
第三節 案例分析
1 中國古代城市選址對生態安全的考慮
2 古都長安、洛陽衰落的生態因素
3 古都北京選址的生態安全意識與現代挑戰
4 對我們的啓示
第四節 文明與城市衰落的生態因素
1 生態破壞與文明的衰落
2 城市生態安全的抉擇
小結
第四章 城市生態安全的環境要素影響及應對策略
第一節 水環境要素影響分析
1 水環境
2 我國城市安全供水的最大障礙
3 城市水環境不安全的危害
4 城市水環境安全的維護及對策
第二節 城市水土流失的影響分析
1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
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點
3 地表土形成及城市水土流失的現狀
4 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
5 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與對策
第三節 城市土地不良開發與污染的影響分析
1 城鎮土地不良開發的後果
2 城市土地開發中的安全與保護策略
3 城市土地污染及對策
第四節 城市物理環境的影響分析
1 光環境的生態負效應
2 施工噪聲污染的危害及對策
3 城市熱環境的生態影響及對策
4 建築物疾病的影響及對策
5 “城市病”與瘟疫
6 城市大氣物理環境的影響
7 城市氣候的影響
第五節 高層建築對城市生態安全的影響
1 高層建築對城市生態安全的負效應
2 高層建築及其社區的生態問題
3 未來高層建築與城市環境關係
小結
第五章 城市生態安全的理論框架與評價模式
第一節 城市生態環境承載力
1 環境承載力的內涵
2 生態承栽力及城市生態安全度
3 環境承載力的量化
4 生態承載力評價的指標體系框架
5 以水資源承載力為例的分析
6 生態承載力的判定
第二節 基於承載力意義上的“生態足跡分析”方法
1 概念框架
2 生態足跡
3 生態足跡的意義及其侷限性
4 城市的生態足跡
第三節 建設生態安全城市的途徑
1 方法、目標及途徑
2 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兩種投資戰略
第四節 城市生態安全的評價模式
1 指標體系設計原則
2 指標體系的內容及傳統方法的侷限性
3 城市生態安全的評價方法及模式
小結
第六章 城市生態安全的技術、設計與管理策略
第一節 廣義生態建築技術策略
1 生態建築技術及其設計
2 技術的“雙刃劍”效應
3 廣義生態建築技術觀
第二節 基於生態安全的生態建築
1 綠色建築
2 掩土建築
3 自治建築
4 節能建築
5 整合生物氣候建築
第三節 綠色建材的安全理念
1 生態建材
2 木構建築的生態安全的特性
3 融於自然的紙構建築物
4 技術與自然融合的智慧
5 國外生態建材的應用
6 環境協調性
7 生態設計方法——LCA的生態安全理念
第四節 生態安全社區的設計與管理策略
1 社區的分類與演進
2 生態安全社區的設計策略
3 生態社區的安全理念
4 生態安全社區的設計原則
第五節 城市生態安全建設的轉型策略
第七章 城市生態安全建設的策略與安全分析
第八章 城市生態安全的實踐—生態鎮海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