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市模型

鎖定
城市模型是分析研究區域與城市社會、經濟、科技與生態問題的模型。城市動力學模型最早由美國學者福瑞斯特建立於1968年,是世界上第一個把複雜的城市社會經濟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加以描述的定量模型。它揭示了西方城市發生、發展、衰退、復甦到停滯的生命週期的內在機制,從城市內部結構和實施的政策中去尋找西方城市動態行為模式的成因。西方城市的生命週期為200~250年,從幾乎空地開始,其經濟經30~50年打下堅實基礎,到100-130年時為高速發展期,在130-150年期間為成熟、巔峯期;然後衰退,在第170年左右為波谷,隨後為約25年的復甦期,最終進人停滯階段。 [1] 
中文名
城市模型
釋    義
是分析研究區域與城市社會、經濟、科技與生態問題的模型
建立時間
1968年
創立者
福瑞斯特
這一行為模式為西方中、大城市共有,具有極強的通用性。該模型階數近20,有效方程為150個,是一個小模型。城市模型的結構包括:(1)城市系統的邊界。任務是儘可能反映出城市系統發展進程的各個方面。城市系統由三個子系統組成:產業(企業活動)部門、住宅和人口。(2)外部環境。外部環境能夠作用於城市系統,但影響並不顯著。(3)相對的魅力。城市地區的魅力對於它的本性或對於其他城市是怎樣發生了變化,產業活動和人口在地區集中的原因是什麼。城市模型仿真的結果包括:(1)城市的成長與停滯。在停滯階段,遷入遷出城市的人口達到平衡,建築物拆除量同建築量也達到平衡。(2)改善城市行政規劃的缺點,包括就業規劃、職業教育規劃、財政補助規劃、低價住宅建設規劃。(3)城市的復興。包括就業者住宅的建設、高價住宅建設、新企業建設、衰退企業消除、貧民區房屋拆除、刺激產業活動等。
參考資料
  • 1.    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