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壩遺址

鎖定
城壩遺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城壩村,又名“宕渠城”遺址,是賨人文化遺址,戰國至漢時期的遺址。
城壩遺址所佔地567萬平方米,包括土溪鎮天府村、城壩村全部及流溪鄉新華村、洪溪村部分,由城址區、一般聚落區、窯址區、墓葬區、水井區等部分組成。城壩遺址的挖掘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城牆、城門、房址、溝、窯等各類遺蹟數百處,出土各類文物千餘件,初步構建了遺址自戰國晚期至魏晉時期年代序列,並且發現了宕渠古城的城牆、城門、房址、壕溝等。城壩遺址是川東地區歷史最早、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是川渝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巴文化遺址。 [2-3]  [5] 
2006年5月,城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文名
城壩遺址
地理位置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城壩村
所處時代
戰國至漢
佔地面積
567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180-1-180

城壩遺址歷史沿革

公元前314年至522年,城壩遺址所在地一直為宕渠縣(道)、宕渠郡治地所在,共歷835年。
春秋戰國,城壩為聚族而居、建有邑落的古之國都,居民為板楯蠻。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在城壩遺址內推行郡縣制。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於巴蜀設立三十一縣,於今城壩設宕渠道(道與縣同級,設於少數民族聚居地),隸屬巴郡。兩漢沿秦制,實行郡縣制度。西漢改渠道為宕渠縣,治地城壩。東漢因之。
建安三十二年(218年),蜀漢劉備因巴西戰事頻發於宕渠舊地設宕渠郡。兩晉、成漢南朝宕渠郡時設時廢,最終城壩“荒不成治”。
梁普通三年(522年),置流江縣,治地由城壩遺址所在地遷現在的渠江鎮。 [3] 
1992年~1993年,重慶市博物館對這一遺址進行了試掘與研究。 [9]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城壩遺址被進行了第二期考古發掘,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餘件。
2005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達州市、渠縣文物部門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一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60平方米,出土銅、陶、漆木器200多件。 [5] 
2005年3月~2005年6月,考古專家通過對遺址的發掘,發現有木槨墓、土坑豎穴墓、灰溝、井、灰坑等大量的遺蹟現象;同時出土有大量的銅器、漆器、鐵器、陶器等。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城壩遺址被進行了第二期考古發掘,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餘件。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城壩遺址被進行了第三期考古發掘。
2014~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始對遺址進行連續系統性的考古工作,發掘各類遺蹟400餘處,出土各類文物1000餘件。 [3] 

城壩遺址遺址特色

城壩遺址綜述

城壩遺址佔地約567萬平方米,核心區域面積約230萬平方米,由城址區、一般聚落區、窯址區、墓葬區、水井區等部分組成,北、西、南三面環江,東接佛爾巖,遺址範圍包括土溪鎮天府村、城壩村和流溪鄉燕巖村一帶。城壩遺址於春秋戰國為古賨國之賨城所在,秦滅巴蜀後於公元前314年於今城壩設宕渠道,在東漢中後期經車騎將軍馮緄增修後,達到鼎盛,故又稱“車騎城”,《華陽國志》《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等文獻多有記載。 [2-3]  [5] 
城壩遺址內文化堆積豐富,文化層可達數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號的、典型的各類巴蜀式青銅器及漢代文物,如銅戈、銅斧、銅矛、漢代上磚等,其中漢磚尤多,數以萬計。宕渠瓦當的發現確切無疑證明——這裏就是古故都、宕渠古城。文物部門在城壩遺址內陸續徵集到一些戰國秦漢時期遺物,包括虎鈕淳于、鉦、罍、缶、編鐘、劍、戈、等具有典型巴文化特徵的青銅器,陸續有一些搶救性考古發掘,對遺址面貌逐漸有了初步認識。城壩遺址的遺存是在南方地區首次發現磚砌門洞,遺存源自東漢至魏晉時期,是城壩遺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城壩遺址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500件以上,先後發掘出全國唯一的水路津關遺址、四川最早的識字教科書、千年竹木簡等。 [2]  [6] 
渠縣城壩遺址核心區被渠江環繞 渠縣城壩遺址核心區被渠江環繞
城壩遺址先後進行了5次發掘,發掘面積超5000平方米。城壩遺址的挖掘清理出墓葬、水井、灰坑、城牆、城門、房址、溝、窯等各類遺蹟數百處,出土各類文物千餘件,初步構建了遺址自戰國晚期至魏晉時期年代序列,並且發現了宕渠古城的城牆、城門、房址、壕溝等。2005年3月至6月考古專家對城壩遺址進行的發掘和調查,首次揭露出遺址內存在着連續性清晰的文化層疊壓關係;也證實了城壩遺址在漢代及更早時期存在過大型城址的史料記載是可信的,為進一步研究城壩遺址和巴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學資料。“宕渠”文字瓦當的出土確證城壩遺址即是文獻記載秦漢時期“宕渠”城所在地。城址中磚構城門、街道的發現全國少見,由石材構築的大型建築基址,為中國漢晉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城壩遺址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反映了秦漢一統之下的多元文化發展。“津關”(即在水陸要衝地帶所設立的關口)遺蹟為全國僅見。城壩遺址內從春秋戰國至清代連續清晰的文化層達3~6米,特別是漢代文化層可達2米,證明該遺址在漢代最為繁榮。東周高等級墓葬填補了戰國中晚期巴國中大型墓葬的空白。 [3]  [5] 

城壩遺址漢闕

漢闕是漢代的一種紀念性建築,有石質“漢書”之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在全國現存的28座漢闕中,有6處7座位於土溪鎮,渠縣也因此成為“中國漢闕之鄉”。依照漢代的規定,墓道建闕必須是太守以上級別的官員。在史料記載中,渠縣在東漢時屬宕渠縣,宕渠曾先後出現過東漢車騎將軍馮緄、蜀漢鎮北大將王平、成漢開國皇帝李雄等兩漢、魏晉時代的風雲人物,馮煥闕與沈府君闕的主人也曾官居高位。在建築工藝上,渠縣的漢闕,不僅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特徵,還借鑑了當地巴蜀地區“幹欄式”民居的建築結構,獨具巴蜀特色。 [7] 

城壩遺址文物遺存

城壩遺址綜述

城壩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城壩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2張)
城壩遺址內共發現16口漢代水井,出土文物眾多、品類齊全,青銅器、玉石器、陶器和磚都有涉及。城壩遺址發現有木槨墓、土坑豎穴墓、灰溝、井、灰坑等遺蹟。器物除倉罐壺盤灶外,還有銅勺、銅錢等,還有出土的“宕渠”文字陶瓦當、竹木簡牘,其中瓦當共計10件,大小及形制一致。紋飾主要有絃斷繩紋、凹弦紋、凸弦紋、水波紋及附加堆紋(絞索狀)。城壩村農耕層下皆發現過房屋基腳痕跡,地面散佈大量漢代筒瓦以及各種器物殘件和紅燒土塊,沿江一帶更甚,並曾挖出房屋地基、鋪地磚及地下排水管。 [2]  [5]  [9] 

城壩遺址“賨人”貴族船棺墓葬

城壩遺址“人”貴族船棺墓葬在2020年1月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時被發現,出土了包括龍紋玉佩、蜻蜓眼琉璃珠、金劍格柳葉形劍等高等級文物,並首次在巴文化遺址中發現墓葬器物坑。 [2] 

城壩遺址陶器

陶器種類繁多,如雞、鴨、犬、馬及陶水塘、壺、博山爐、耳杯、罐、盆等,多屬夾細砂灰陶,少量為灰褐陶。 [8]  [9] 
城壩遺址發掘出的部分文物
城壩遺址發掘出的部分文物(2張)
泥質灰陶:圓形,當面微凸,陽文隸書“宕渠”二字豎排於當面主體位置;當面直徑14釐米、邊輪寬1釐米、厚0.8釐米。 [5] 

城壩遺址竹木簡牘

材質分為竹、木兩種,包括簡、牘、楬等,除了用毛筆墨書外,也有刻字後塗朱墨未修整加工的竹片;簡牘內容可分為、書信、爰書、户籍、簿籍、識字課本、九九術表、習字簡等。共計200餘件,主要見於郭家台城址內的水井、窖穴和城外的“津關”區。 [5] 

城壩遺址漢磚

漢磚的種類和紋飾豐富,形狀有長方形、櫻形、子母口形等。磚的紋飾有菱形紋、耳杯紋、變形雲雷紋、回形紋、同心圓紋、錢紋等幾何紋,還有的磚帶有吉祥語,如“富”“貴”等。
畫像磚:從西漢中期開始,出現了畫像磚,畫像磚多用於墓室門的立柱、門帽、門扇及墓室牆壁上。圖案有山水房屋、生產勞作、車騎出行和舞樂百戲等。達州博物館收藏展示的漢磚還印有“朱雀、青龍、白虎、玄武”四神磚。這些圖案畫面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東漢菱形紋釉陶磚:磚呈長方體,面飾車輪形紋,施黃褐釉。城壩遺址先後出土的東漢墓磚數以萬計,但施釉磚作為墓磚的一種,發現不多,全國僅十餘件。可見,施釉磚在東漢時期的川東北地區,不是普遍的磚,而是極為貴重和奢侈的物品,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在墓葬中使用施磚,用作裝飾,因而彌足珍貴。

城壩遺址青銅器

遺址內先後出土了大量具有巴蜀符號的巴蜀兵器和典型代表性的戰國青銅器及漢代文物,如銅戈、銅釜、銅矛、銅、銅釜、甬鍾、石辟邪搖錢樹座。

城壩遺址墓葬

城壩遺址內的墓葬區,發掘出眾多遺蹟,墓葬的年代包括戰國中晚期、兩漢和魏晉時期。形制包括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的豎穴土坑墓,以及東漢至魏晉時期的磚室墓和崖墓。其中,土坑墓多帶有壁龕和生土二層台,單棺,陪葬品少,多為陶器;器物多為罐、豆、釜、壺、盆等日常生活用具。木槨墓,室內常見青膏泥封填,形制規整,榫卯相接,槨內多分箱;陪葬品數量和種類豐富多樣,包括銅器、鐵器、陶器、漆木器等。 [5] 
城壩遺址出土的墓葬
城壩遺址出土的墓葬(4張)
城壩遺址內發現過戰國土坑墓、東漢磚室墓多處,並發現素面石館三口。墓室一般為寶券頂,也有多寶券頂。墓壁幾何紋圖案磚居多,墓頂用櫻形磚作拱,墓底有鋪地磚。墓中出土不少銅鈁蒜頭壺、釜、甑、鏡等生活用具以及、戈、矛、劍兵器及錢幣等。 [8] 

城壩遺址歷史文化

城壩遺址磚·漢磚

泥巴也好,骨頭也好
那份硬度始終不軟。儘管
圍牆,陰溝,房舍,豬牛圈
放在那裏,都是一種硬
遍地躺着,遍地都是花紋,圖案
一部碩大的史冊,您躺滿封面
封底,每一頁不可複製的頁面
從封面,封底。從
風吞雨,千古蹂躪,都是一種硬
信手括來,滿目飛鳥,游魚
朱雀,玄武,車輪滾滾
漢字的燒焦的野味。這些線條
載着您奔騰,翱翔,從漢代到當代
從寬闊的城壩到世界的繽紛
宮殿,城牆,路基,戰壕
都坍塌了,您散落下來
每一塊都是見證,悲愴和嘶鳴
您又堆砌一個民族的燦爛
一段歷史的不屈和倔強
稜角沒了,方沒了,完整也沒了
心硬着,魂硬着,橫七豎八都硬着
這是燒製的品性,風骨,硬度 [10] 

城壩遺址文峯賦並詩

渠縣在長江以北,嘉陵以東。故邑名,古國號。城壩遺址,規模於金沙;漢闕七尊,數量冠於中。河經三匯,霧繞八。明霞瑞晚,巖紫煙青。藴含玉石,雕並龍蟲。山因塔名,是文峯。
昔沛公復關,帶山河;羅樸鄂,功實多。武文修,寧可治之馬上?功成身退,莫能敗也蕭何。不廢詩書,具太牢以孔子;雖得天時,曰地利不如人和。板破陣,廟堂著巴渝之舞;笛鼓赴節,風土唱竹枝之歌。
乃有後漢馮緄,為國干城。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將拜車騎,全忠全孝;少習春秋,載武載文。元賀課徒,口不絕於六藝;方相馬,眼開逢第五倫。力馬謖王平之出口成章;大破張郃,翼德之立馬勒銘。
至若太白逸才,詩酒遊仙;空歌落日,愛此寒泉。元稹來時,琵琶詩寄;鄭谷去後,鷓鴣腸斷江南。更有宋祖密誓,英宗好文。詢蜀士於歐陽,推經術曰黎。登慶曆之榜首,知眉州為使君。羊肉奇香,古文成於趙宋;銅魚佳,科甲隆於朱明。
嗚呼!邑值水陸之衝,為必爭之區。嘯聚禮義城頭,方將保命;流離大斌山下,無用讀書。是以蕭令籌資,起五之牌坊;李侯,為七級之浮屠。於時鄰水庶幾,眉山弗如。至於袁郎之詩詠五君,金子之書冠七屬。莫不藝高一代,取譽當時。
共和以降,教育維新。來作者,無愧前人。黃金時代,誰門下走狗;天狼星下,我是野鶴閒雲。高舉小平理論,奮飛打工詩人。將茶代蒼涼之後土;與子同袍,誓旦旦于山盟。泣風雨之三江,歌戰鬥之華山文藝,泉涓涓於故里;文學自由,談侃於津門。及茲壯歲,足趁流年。擁靈蛇之珠,何止四子;抱荊山之玉,甚於八仙。
是知興廢系乎時序,文變染乎世情。遠紹旁搜,尋茫茫之墜緒;掛一漏萬,輸惴惴之悃忱。所為表彰先哲,寄望後昆。喜公園之更闢,善廣場之一新。逸興飛,恭疏短引。一篇既就,四韻俱成。
詩日:
文峯嵽嵲城東,落照晶瑩翠幾重。
錦繡層層呈瑞晚,處處貯春濃。
廣場歌秀大媽舞,曲徑花招幼艾逢。
更上高樓抬望眼,莘學子下渠中。 [11] 

城壩遺址研究價值

城壩遺址興盛延續1000餘年,為川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川東北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城池遺址。對於研究古代賨人及渠縣早期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等具有極為重要價值。
城壩遺址在時間上完整見證了巴文化從衍生髮展到最終融入中原文明的全過程。在空間上則是溝通巴蜀秦楚的先秦文化走廊,對研究古代的中原王朝對西南邊陲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2] 
城壩遺址承載着巴文化的興衰史,對於探索中華文明的早期歷史,推動巴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城壩遺址是川東地區尚存的歷史最早、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是川渝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巴文化遺址。 [2] 
城壩遺址中簡牘的出土在四川地區考古中罕見,填補了地方史料的缺失,藴涵巨大的學術價值。 [3] 
城壩遺址位於川東北地區,渠江上游,乃水陸要衝之地,先秦時期以來,這裏是多種文化的接觸地帶,長期存在政治軍事上的交接攻伐,在物質文化方面表現出多種文化雜糅的特質。兩漢時期,在漢文化的強勢介入下,該地區被納入國家政治框架內,逐漸接受漢文化,早期巴文化傳統消亡嬗變,逐漸形成一種新的地域文化。從城壩遺址所發現的遺物和遺蹟來看,呈現出渠江流域晚期巴文化的複雜性和交融性,以及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互動,反映了其特殊的地理空間和政治空間內複雜的族羣關係,同時,這些發現對進一步探討秦漢帝國對西南地區的經營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材料。 [3] 
城壩遺址的豐富文化內涵,凸顯城壩遺址作為全國巴文化核心大遺址的重要地位及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實證了四川東部地區自先秦以來融入中華文明大一統格局的歷史進程,是“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的重要節點。 [4] 
2006年,渠縣文物管理所在城壩遺址清理的雙石棺磚室墓,在川東北地區屬首次發現,填補了川東北地區以前無出土棺槨墓和漢化漆器的空白,極大地豐富了城壩遺址的內涵,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5] 
城壩遺址是西南地區發現的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晉縣城遺址之一。 [5] 

城壩遺址保護開發

2020年4月,渠縣《城壩遺址保護規劃》通過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 [2] 
2021年,城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在渠縣十三屆六次黨代會提出,以5A級景區為標準,將其建成具有全國示範性的集遺產保護、考古科研、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參與式考古遺址公園。 [2] 
城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規劃三個區:遺址公園核心區、鄉村遺產聯動區、文旅開發區。核心區包括城壩遺址博物館、郭家台城址展示、津關遺址展示、模擬考古基地、考古工作站等,共計30多處參觀遊覽與體驗節點。文旅開發區將重點建設賨文化小鎮體驗區、賨文化休閒度假片區、賨文化生態康養區。 [2] 
2019年渠縣成立城壩遺址保護和利用中心,履行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職能,推進城壩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建成後的城壩考古遺址公園將成為巴蜀文旅走廊和“大巴山•大三峽”巴文化主題遊的主要節點,成為考古科研、文化交流、生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4] 

城壩遺址文物保護

1991年5月,城壩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0年11月,城壩遺址被納入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央地共建大遺址保護成都片區”項目庫。
2006年5月,城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城壩遺址所獲榮譽

2018年,城壩遺址獲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一等獎。 [2] 
2016年10月,城壩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間152處國家大遺址。 [3] 
2016年11月,城壩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重要大遺址名單。 [5] 
2019年1月,城壩遺址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4] 
2021年10月12日,城壩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1] 
2022年12月16日,渠縣城壩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4] 

城壩遺址旅遊信息

城壩遺址地理位置

城壩遺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渠江東岸的城壩村。 [2] 

城壩遺址交通信息

從渠縣城區出發經過和平街、蔡家巷、後溪街、西溪街、小溪路、省道204、張南高速、臨巴幸福大道、觀音路、寧渡路、鳳凰路到達城壩村。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