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坡裏

鎖定
城坡裏隸屬於四川省巴中通江永安鎮得漢城村,位於得漢城南門坎下,北接得漢城、龍漢埡村,南接永安鎮街道、羅坪村,西鄰羅家壩村,東接涼水井街。城坡裏張家大院曾經是紅四方面軍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造貨幣廠,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中文名
城坡裏
外文名
Chengpoli
行政區類別
村民小組
所屬地區
四川省通江縣永安鎮
地理位置
四川東北,通江東北,永安西北
面    積
30萬餘平方米
下轄地區
張家大院子,溝那岸等
政府駐地
張家大院子
電話區號
0827
郵政區碼
63675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00餘人
著名景點
紅四方面軍銅幣銀幣廠舊址
得漢城摩崖石刻
老鷹石
碑彎裏等
車牌代碼
川Y
方    言
西南官話四川方言—通江話

城坡裏地理位置

城坡裏,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鎮街道後,西北方500餘米處,城坡裏北接得漢城、龍漢埡村,南接永安鎮街道、羅坪村,西鄰羅家壩村,東接涼水井街。

城坡裏紅色文化

城坡裏張家大院大門 城坡裏張家大院大門
根據城坡裏的老人介紹,“那批機器就埋藏在太陽落山的地方。”在過去70多年時間中,不斷有人按照這條線索去尋找傳説中的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製造貨幣的機器,卻一次次無功而返,但是生活在“城坡裏”大院86歲(2015)的程自珍卻從不懷疑這則傳言的真實性。 [1]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主力為打破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從鄂豫皖入川,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總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人口600多萬,有縣級蘇維埃政權40多個,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紅色政權。
1933年11月18日,為了廣泛開展土地革命,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紅四方面軍造幣廠(又稱川陝省造幣廠)在四川省通江城郊西寺成立,廠長由時任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即後勤部)部長、川陝省蘇維埃工農銀行行長的鄭義齋兼任。這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各根據地中最具規模的造幣廠,它對於統一根據地幣制、活躍根據地金融、穩定根據地物價、改善根據地人民生活、促進根據地貿易、發展工農業生產、鞏固川陝蘇維埃政權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坡裏風景
1934年4月,為了躲避敵機轟炸,紅四方面軍造幣廠遷移至通江縣永安鎮城坡裏。1934年11月因形勢所需,又遷至旺蒼縣黃洋鎮爛槽溝。1935年4月,紅軍長征北上撤離時,將鑄幣機器沉入旺蒼壩東河亭子沱和馬家渡口深潭,歷時17個月的造幣廠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比中央紅軍創立的井岡山紅軍造幣廠還多堅持了一年。
如今,紅四方面軍造幣廠遺址及生產的各類貨幣,作為珍貴的紅色歷史文物,已經成為川陝蘇區紅色政權的象徵,成為那段紅色歲月的歷史見證,在中國革命貨幣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