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口太白貝母

鎖定
城口太白貝母,重慶市城口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城口太白貝母產地屬北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好,生態環境優越,生物多樣性十分典型。產地水系均滿足Ⅱ類以上標準,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全年都是優良天氣,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同時土壤中富含鋅、硒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城口獨特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始終保持城口太白貝母品質優良、藥用藥用功效好的特性。城口太白貝母呈扁球形或短柱形,表面稍粗糙,白色或淺棕黃色,味微苦。 [1]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城口太白貝母”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城口太白貝母
產地名稱
重慶市城口縣
品質特點
頂部開裂,底部較平,味微苦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第2046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13年12月30日

城口太白貝母產品特點

城口太白貝母感官品質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太白貝母呈扁卵圓形或圓錐形,直徑≤2.5釐米,表面稍粗糙,白色或淺棕黃色,顏色均勻,外層鱗葉2瓣,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底部平整,味微苦。 [1] 

城口太白貝母品質指標

城口太白貝母中,水分不高於14.0%;總灰分不高於4.0%;浸出物為12.0-23.0%;含量按乾燥品計算,含總生物鹼以西貝母鹼(C27H43NO3)計不得少於0.080%。 [1] 

城口太白貝母產地環境

城口太白貝母地貌土壤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地貌屬大巴山弧形褶皺區,大巴山呈東南向西北延伸。地貌特徵為切割強烈,形貌複雜,層巒迭峯,山地成列,嶺多梁長,巍峨險峻,峯高谷深,高差很大,斷巖絕壁,岩溶發育,山高坡陡,沖溝密佈,河谷狹窄,多呈“V”型,屬“九分山水一分地(田)”的典型山區地形地貌。土壤有黃壤土、黃棕壤土、棕壤土。PH值在5-8之間。土壤有機質、礦物質含量豐富,自然肥力高,宜種作物廣。 [1] 

城口太白貝母水文情況

城口縣屬四川盆地北亞熱帶山地氣候區,適於各種動植物生長繁衍。年平均氣温13.8℃,無霜期234天,日照時數1534.1小時,降雨量1267毫米,主要氣候特徵: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較足,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季氣温回升較快,晝夜温差大。由於境內海拔高差大,在同一地區、高山與低山、陰坡與陽坡,氣温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是城口太白貝母獨特的生長氣候條件。 [1] 

城口太白貝母氣候情況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縣地下水資源豐富,年總貯水量達6.22億立方米。全縣所有水系均滿足水域功能區劃Ⅲ類以上標準,絕大部分滿足Ⅱ類以上標準,符合城口太白貝母所需水質條件。 [1] 

城口太白貝母生態環境

城口縣是國家級大巴山自然保護區,秦巴深腹地帶的生態明珠。境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到全縣國土面積的41.3%。全縣有天然林285.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8%,原始生態保持良好。同時,地在林中、林在地中,形成了城口太白貝母種植的天然隔離帶。 [1] 

城口太白貝母歷史淵源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太白貝母
太白貝母作為川貝母入藥歷史悠久,常以“青貝”和“松貝”入藥,民間應用廣泛,已形成一定商品規模。據清光緒《大寧縣誌》記載,“貝母,銀廠坪所產為佳”,大寧即今重慶市巫溪縣,太白貝母在該縣自然分佈較廣,説明在清代太白貝母已成商品。巫溪縣醫藥管理局1987年做過統計,川貝母年收購量最高達360千克,據對重慶市巫溪、巫山、城口,四川青川、平武等縣的調查,把太白貝母作川貝母使用已非近代。20世紀60年代開始,政府和眾多學者對川貝母用藥歷史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太白貝母、暗紫貝母等品種在臨牀醫療實踐中,一直作為川貝母入藥。 [3] 

城口太白貝母生產情況

2014年。城口太白貝母在太白縣、巫溪縣、城口縣、巫山縣、萬源市有種植,種植的總面積為26.7 公頃。 [4] 
2016年,重慶市城口縣明中鄉建成太白貝母育苗基地20畝、太白貝母GAP種植100畝。 [5] 

城口太白貝母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城口太白貝母”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2019年4月,城口太白貝母參展於北京世園會重慶園珍稀藥用植物展示區。 [6] 

城口太白貝母地理標誌

城口太白貝母地域保護範圍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太白貝母
城口太白貝母的地域保護範圍為重慶市城口縣13個鎮鄉,核心區在高楠、咸宜、明通、蓼子、明中5個鎮鄉,一般分佈區在東安、嵐天、北屏、左嵐、雙河、周溪、雞鳴、厚坪8個鎮鄉。地理座標為東經108°15′18″-109°16′43″,北緯31°37′25″-32°12′13″。 [7] 

城口太白貝母質量技術要求

  • 安全要求
城口太白貝母產地符合《DB51T928-2009 無公害川貝母產地環境條件》要求,按照《DB51T900-2009 川貝母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1] 
  • 特定生產方式
產地要求:太白貝母喜陰涼濕潤氣候,耐寒、怕炎熱、怕乾旱、怕污水。以土質結構疏鬆、透水性良好、含腐殖質高的黑沙土上生長最好。適宜的生長温度為5-24℃。一般生長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山坡草地和山脊。城口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產地無污染源,特別適合太白貝母生長。
品種範圍:城口太白貝母品種為川貝母分支。
生產控制:選地選背風的陰山或半陰山為宜,並遠離麥類作物,防止鏽病感染,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油沙土為好。生荒地可選種1季大麻,以淨化雜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 B整地結凍前整地。清除地面雜草,深耕細耙,作1.3米寬的畦。每畝用堆、廄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油餅100公斤,堆漚腐熟後撒於畦面,淺翻,畦面呈弓形。太白貝母以種子繁殖為主,6-7月採挖貝母時,選直徑1釐米以上、無病、無損傷鱗莖作種。鱗莖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做到邊挖邊栽。每畝用鱗莖100公斤。也可穴栽,栽後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噴鎮草寧,4月上旬出苗後,及時拔除雜草。並施稀人畜糞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實飽滿膨脹,果殼黃褐色或褐色,種子已幹漿時剪下果實,趁鮮脱粒或帶果殼進行後熟處理。 種子後熟處理:帶殼種子,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含水量低於10%,一層果實一層土,裝透氣木箱內,放冷涼、潮濕處。脱粒的種子,按1:4(種子:腐殖土)混合貯藏室內或透氣的木箱內。貯藏期間,保持土壤濕潤,果皮(種皮)膨脹,約40天左右,胚長度超過種子縱軸2/3,胚先端呈彎曲。完成胚形態後熟。
產後處理:太白貝母家種、野生均於6-7月採收。家種貝母,用種子繁殖的,播後第三年或四年收穫。選晴天挖起鱗莖,清除殘莖、泥土;挖時勿傷鱗莖。太白貝母忌水洗,挖出後要及時攤放曬席上;以1天能曬至半乾,次日能曬至全乾為好,切勿在石壩、三合土或鐵器上晾曬。切忌堆漚,否則冷油變黃。如遇雨天,可將貝母鱗莖窖於水分較少的沙土內,待晴天抓緊曬乾。亦可烘乾,烘時温度控制在50℃以內。在乾燥過程中,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時,不宜翻動,以防發黃。翻動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變成“油子”或“黃子”。
生產記錄:如實、認真作好農事記錄,是企業太白貝母整個生產、加工、銷售過程建立可追溯體系的一件重要和必要的工作。記錄內容包括:基地名稱、品種、地塊編號、播種日期、面積、用種量、用肥品種、用肥量;出苗期、追肥日期、品種、用肥量;病蟲害防治(原因、藥物使用、計量、效果)、收穫日期、產量、加工(出成率)、銷售、客户申、投訴等。 [1] 

城口太白貝母專用標誌使用

城口太白貝母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標註方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