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南村

(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黎侯鎮下轄村)

鎖定
城南村是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黎侯鎮下轄村,歷史悠久。村東為新石器時代古遺址。北魏廢潞縣置刈陵縣時,村在縣城以南而得名。後縣城雖遷,但城南村名卻一直沿用下來。
城南村,位於黎城縣城之西北,屬黎侯鎮管轄。與趙家山、古縣、城西、港北、李莊等村相鄰,總耕地111公頃。勇進灌渠從村西2裏處通過。207國道從村東通過,207與309國道連接線、長邯高速公路黎城出入口都在村東,交通比較方便。
中文名
城南村
户    數
326户
人口數量
1146人

城南村地理環境

城南村,地勢西高東低。西靠鳳凰山、海拔在1020米以上,村北溝底最低,海拔僅有800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屬北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在645毫米左右,適合農作物生長。

城南村自然資源

村西山上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花崗岩和石灰岩。全村除去道路、河渠、水渠和房屋佔地外,現有耕地1800餘畝。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高粱、大豆等,油料作物有油菜、大麻、小麻、葵花和芝麻。經濟林種類較多,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棗、蘋果、桃、杏和梨等。

城南村革命傳統

城南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7年就有5人入黨,1938年正式成立了中共城南村支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期間,先後有500多人支前參戰,1945年解放長治時,一次就有8人蔘軍入伍。先後有13名青年為國家民族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城南村,經歷了變工隊、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走過集體化道路。1958年也曾受“一大二公”,“一平二調”和“共產風”的影響,挫傷過村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1964年以後,隨着農業學大寨運動的興起,村上也大搞植樹造林,農田基本建設和興修水利,使千餘畝旱地變為水澆地,產量明顯提高。但由於受到極左思想的影響,十多年來一直徘徊在温飽線上。1981年後,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的生產積極性才真正發揮出來。加上農業科技、化肥、農機具的推廣應用,不論是農業產量,還是經濟收入,都達到了較好的水平。

城南村民風民俗

城南村,古往今來好戲成癮,有“戲窩子”村之稱。過去有過窩班排戲,掌班供戲、領導唱戲,並出過名震潞府八縣的名優5名。建國初,城南村的業餘演出曾勝過專業劇團。請戲城南也是請好戲班。而且價格比周圍村貴。清末以來上黨戲的名角,沒有個沒在城南唱過戲的。近代原專一、二團的城南唱過“對台戲”。城南村的文化底藴極其豐富,宋代以後古廟建築有20多處,著名景觀也較多。特別是嵐山廟、顯慶寺、女媧宮和三仙閣等在黎城縣享有很高的聲望。“嵐山夜雨”被列為古黎八景之一。
城南村,物華天寶,地靈人傑,湧現過不少仁人志士。清朝出過拔貢、舉人、進士;抗戰地師級幹部就有5人;縣處級幹部18名。中高級職稱的46人。沒有文化,卻有一技之長的土能人很多。大小企業家50多位,上百萬的個人企業家也有幾位。
城南村,從清代以來,興學之風尤勝。王繼芳維首建“奎星樓”、“文昌閣”、開“學館”、辦“私塾”。其孫輩有中舉人的,有中進士的。民國廢科舉、辦學堂。城南村在嵐山龍王廟辦起初級小學,置學田7畝多。抗戰時縣立一高小駐村後,城南村送子求學的甚多。新中國成立後,城南人更懂得育人重要,從初小辦成完小,教員由1名增到10多名,城南給孩子們蓋的教學樓在附近更是首屈一指。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140多名之多,還有3位取得碩士學位。

城南村組織機構

城南村與古縣、城西兩村於2009年成立了聯村黨支部,聯村支部書記由韓乃旺擔任,副書記5人,支村委成員11人,下設6個村民小組,完善了組織機構,成立了工青婦聯、關工委、紅白理事會、綜合治理、愛國衞生以及紀檢監督小組,分工明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四議兩公開,成為建設新城南的堅強堡壘。
由於黎城的環境優美,政策寬鬆,在加上城南村,土地寬廣,勞力充足。在城南村東建起太行鋼鐵公司。城南的第三產業象雨後春筍迅速興起,各種店鋪40餘家。清早有菜市,縣通達公交公司3路公交車直通城南。村民的生活日新月異,城南發生了鉅變。城南人感到自豪。相信在當代的城南人,定會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在先輩創造的燦爛歷史文明基礎上,加快實現小康社會的步伐,建設富裕、文明、繁榮的新城南。城南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