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埌東

鎖定
埌東,壯文名稱為 Langhdoeng,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新城區東南面,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有: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東盟博覽會的舉辦、民歌廣場——舉辦民歌節的地方、地王國際——2006年投入使用的原廣西最高的大樓(276米,59層)、金湖廣場。
中文名
埌東
所在區域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
位    置
南寧市新城區東南面
代表建築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壯文名
Langhdoeng

目錄

埌東基本情況

舊時有一條大堤橫亙其間,用以阻擋南面邕江汛期的洪水淹沒機場。南寧人稱堤為:埌(竊以為源於古越語)。所以埌東大致指的就是大堤的東邊這塊地方。
所謂“新城區”實為古城,上個世紀的“文革”其間,人們將“古城”改名為“新城”,其中肯定藴涵着南寧人對她的企盼。
據考證唐代的“邕州”遺址就在其中。因地勢低窪、平坦,邕江汛期一到每每將其變成澤國,給當地百姓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至宋代,為避洪水始將邕州搬遷至西邊的“高地”——興寧區一帶,從此舊城廢棄,且逐漸淪為阡陌、農田。新中國建立以後,南寧市成為廣西的首府,“古城”從此又獲新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政府在邕江的北岸修築起新的防洪大堤,確保這片平坦的低地不再被洪水肆孽。舊時的“埌”自然失去原有作用,並被夷為平地。不久人們就在其上修築起一座嶄新的城區。由於懷舊的原因,人們將這片土地仍稱為埌東、埌西。

埌東由來

關於“埌東”的由來,是因為在粵語方言中,“(土加朗)”(讀lǎng)指河湖沿邊的低地。南寧受粵語方言的影響,採用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但從簡去掉“月”字。
一些單位和市民書寫時用“琅”,多數是因為電腦中難以打出“埌”(讀làng)這個字。但“琅”(讀láng)是個錯別字,讀音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