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

鎖定
埃森是德國西部魯爾區工業中心,19世紀初煤鐵工業的建立使這個當年僅有3000人的小城發展圍大工業中心。礦業同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現代化的煤礦工業區。數十年來,埃森作為魯爾區的心臟是歐洲最大的採礦城市。來自地下和礦井的“黑色黃金”促生了德國的經濟奇蹟,也把魯爾區變成了歐洲大陸最骯髒的地區之一。
中文名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
行政區類別
德國
所屬地區
德國西部魯爾區工業中心
人口數量
發展當你有3000人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世界文化遺產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
Zollverein Coal Mine Industrial Complex inEssen
入選時間:2001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
地理位置:N51 29 29 E07 02 46
遺產編號:975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遺產描述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就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埃森市,因其見證了過去150年中煤礦業的興起與衰落,200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侖(Nordrhein-Westfalen)專區的普魯士“關税同盟”工業區完整保留着歷史上煤礦的基礎設施,那裏的一些20世紀的建築也展示着傑出的建築價值。工業區的景觀見證了過去150年中曾經作為當地支柱工業的煤礦業的興起與衰落。 [1-2]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遺產介紹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埃森市,因其見證了過去150年中煤礦業的興起與衰落。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昔日輝煌

埃森是德國西部魯爾區工業中心,19世紀初煤礦工業的建立使這個當年僅有3000人的小城發展為大工業中心。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現代化的煤礦工業區。人們可以毫不謙虛地説,這裏是“世界上最美的礦區”。 建築師弗裏茨·舒普 和馬丁·克萊默於1927 年至 1932 年為這裏設計的別具一格的工業建築羣,使它無愧於這樣的美譽。建築師們根據對稱性和幾何學原理,在鋼結構中大膽採用紅磚外牆,構思巧妙,構圖和諧,這種建築式樣時至今日仍然滿足最為苛刻的審美要求。
埃森作為魯爾區的心臟,是歐洲最大的採礦城市,來自地下和礦井的“黑色黃金”,幾乎撐起了德國長達150年的發展,促生了德國的經濟奇蹟。1956年,魯爾工業區煤礦年產量突破了一億五千萬噸大關,達到了經濟的最巔峯。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落日黃花

德國的魯爾河地區,長久以來的煤、鐵、鋼、大炮等產業,幾乎撐起了德國長達150年的發展,在1956年魯爾河工業區達到了經濟的最顛峯,煤礦年產量足足有一億五千萬噸的產量。然而隨着煤炭逐漸失去作為生產原料的優勢(包括天然瓦斯、熱燃油、核能等新能源日趨便宜)、歐盟過度供給、廉價供應國(包括中國、澳洲、韓國等)的競爭,煤礦危機的問題很快的變得明顯,在1958年到1964年間,有53間煤礦場關門,將近3萬5千個員工失去工作。在1975年之後,鋼鐵產業的危機也隨之接踵而來。1986年,埃森的最後一家礦廠關閉。告別工業時代的同時也帶來了困難。埃森再也不能像五六十年代工業膨脹時期那樣有吸引力了,那時,除了德國人以外,埃森還從南歐和土耳其招來了客籍工人。
礦、工產業的衰退不但摧毀了魯爾河地區的經濟基礎,也帶來了嚴重的文化認同危機。除了產業蕭條所帶來嚴重的失業及經濟問題,環境及生活品質的毀壞,也在這樣的情況下更為清楚的浮現—嚴重遭受污染的土地及河流,讓這塊區域的重生,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既有土地及廠房設備的處置費用,高到原有業主無法負荷的程度,紛紛以一塊錢的象徵性價格轉售給政府處置。雖然如此,在這塊東西約70公里,南北約13公里,總計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高達200萬的人口當中,仍有大多數的人民依舊希望居住並工作在這裏。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埃森重新打扮自己

為了解決這樣一個從經濟、產業,跨越到社會的嚴重課題,1988年杜斯朵夫州市政府開始一項整頓方案—就是後來持續長達十年的國際建築大展。整個IBA計劃的共同承載主體是埃姆舍爾河地區的17個城市,裏頭包含七個大的主題構成整個IBA實際操作的指導架構:將整個埃姆舍爾河地區由傳統的工業區地景發展成為一個連貫的生態景觀大公園;改建整體埃姆舍爾河地區的衞生下水道系統,將原本作為整個工業區廢水污水排放管道的埃姆舍爾河,再度恢復成為自然自然景觀導向的生態河域;將萊因-赫恩運河(過去被極度污染)改建成為一個“可以被生活和體驗的空間”; 保存工業建築為古蹟,以作為歷史的見證;在“公園中就業”的概念下,將過去工業區土地改建為“現代化科學園區”、“工業發展園區”以及相關“服務產業園區”;以新建住宅以及老住宅的更新現代化帶動(小範圍)城區更新;創造新的文化性活動,帶動地方活化。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2張)
從此,埃森開始重新打扮自己:“埃森擦去了臉上的煤灰”,這是埃森宣傳自己的一個口號。埃森煤礦倒閉後,北威州政府沒有拆除佔地廣闊的廠房和煤礦設備,而是買下了全部的工礦設備。2001年,北威州政府的申請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批准,埃森煤礦成為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個至今保留完整的工礦,成為了魯爾區經濟轉型的標誌。當年的衝壓車間被改造成了魯爾區最有品味的餐廳,昔日的廠房車間也被改建成為上演流行歌舞劇的大型劇場。走進劇場大廳,仍然可以看見當年的工廠車間巨大鐵鑄的房梁,現代和歷史的交匯讓人感慨萬千。礦區已經成為具有重要意義的工業遺址歷史中心。在這個“魯爾區最具吸引力的煤礦”,遊客可以追尋20到30年代重工業時期,現代藝術的發展腳步。

埃森的關税同盟煤礦工業區發展轉型

發展旅遊業為主導的服務性行業也成為魯爾區轉型的重點策略之一。本身沒有太多天然旅遊資源的魯爾區別出心裁地把眼光投向了上世紀遺留下來的大批工業化物產,政府投資將當地大批工礦改造成歷史文物,形成風格獨特的工業化歷史博物館,以此帶動旅遊服務業。政府將一個建於1854年的老鋼鐵廠改建為一個露天博物館,裏面設計了可提供兒童開展各種活動的遊戲故事,導遊由原工廠志願者擔任,活化了旅遊區的真實感和歷史感;蒂森公司將1985年停產的一家企業改造為以煤、鋼鐵工業景觀為背景的大型景觀公園。該公園佔地2.3平方公里,內容豐富多樣,既有青少年活動場所,又可進行各種文藝演出活動;1998年,魯爾區規劃機構制定了一條連接全區旅遊景點的區域性旅遊路線,這條被稱為“工業遺產之路”連接了19個工業旅遊景點、6個國家級博物館和12個典型工業城鎮等,並規劃了25條旅遊線路,幾乎覆蓋整個魯爾區。工業旅遊的開發在改善區域功能和形象上發揮了獨特的效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