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律西昂平原

鎖定
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又稱極樂平原,是位於火星埃律西昂山南方赤道上的寬闊平原,地勢平緩,海拔約-2公里,東西橫跨約三千公里。範圍為南緯4.9度至北緯9.9度,東經130度至180度。
2020年7月29日,埃律西昂平原入選中國天文學會第一批火星地貌推薦譯名。 [1] 
中文名
埃律西昂平原
外文名
Elysium Planitia
直    徑
3000 km
地理位置
火星

埃律西昂平原簡介

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位在火星的南緯4.9度至北緯9.9度,東經130度至東經180度,中心在2°N 155°E / 2°N 155°E / 2; 155,長約三千公里。而北方的埃律西昂,是火星上第二大的火山羣,僅小於塔爾西斯,包括了埃律西昂山、赫克提斯山和歐伯山

埃律西昂平原火山區

埃律西昂平原是火星最年輕的火山區之一,小火山與地表裂隙噴發出熔岩,堆積出熔岩平原,而熔岩平原在地殼受到壓力下被切開形成槽溝,水繼而釋出造成洪水、刻畫河道,而河道又被新噴發的熔岩流覆蓋。這些事件發生於中、晚亞馬遜紀。
由於此處有一大片暗區:科柏洛斯(Cerberus),埃律西昂平原的中、東部常又稱為科柏洛斯平原(Cerberus Plains)或稱科柏洛斯。

埃律西昂平原板流

板流(platy flow,或稱板狀熔岩流(platy lava flow)、筏板(rafted plates)等)遍佈此處,尤其位於馬爾提谷(Marte Valles),形狀有如原本是一整塊的板子在碎裂之後漂散開來,每塊約數百米寬。2000年以前,火星全球勘測者已觀測到此特徵,成因尚未有定論,可能是低黏度、高温、快速流動的熔岩流,凝固的表層被下方仍在流動的熔岩流拉開、分離而形成;但亦可能是泥流的遺蹟。2005年John B. Murray等人根據火星快車號的照片推測位於阿薩巴斯卡谷末端科柏洛斯平地(Cerberus Palus)的板流可能是被沙塵覆蓋的冰海,位置為5°N150°E。但亦有反駁的證據,如火星全球勘測者的照片中,小撞擊坑的型態顯示下方物質是固態岩石而不是冰,不過此撞擊坑並非位於冰海假説地點,而是在他處的板流。
2006年火星勘察衞星抵達火星後,更高分辨率的HiRISE照片顯示這些曾經有水流過的峽谷,甚至大部分的埃律西昂平原,表面皆被一層熔岩覆蓋。藉由火星快車號的雷達(MARSIS)與火星勘察衞星的淺地層雷達(SHARAD)對冰海假説地點的地下雷達回波分析,結果不符合冰海假説,而符合火山起源,即由熔岩組成。

埃律西昂平原冰海

2005年研究員由火星快車號位於5°N 150°E / 5°N 150°E / 5; 150的照片指出,埃律西昂平原曾經存在一座冰海。二百萬至一千萬年前塞伯洛斯槽溝(Cerberus Fossae)形成時,大量的水釋放出,形成長900寬800公里、深45米的海,大小、深度與北海相似。從照片可見,地表一塊塊像是浮冰,推測是海洋結冰後,受到薄薄的火山灰覆蓋,不因赤道的熱融化而保存。由隕石坑數量顯示,此區比周圍老一百萬年,因凝固速率太慢,不太可能是火山噴發的玄武岩

埃律西昂平原譯名依據

名稱為希臘神話中的福地樂土,譯名據李鐵匠譯《地理學》。 [1] 

埃律西昂平原發展歷程

2020年7月29日,埃律西昂平原入選中國天文學會第一批火星地貌推薦譯名。 [1] 
2022年,《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論文稱,火星北部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底下可能有一個直徑約4000千米的活躍地幔柱,該地幔柱會引起火星殼抬升,並將熱岩漿送到火星表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