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垂花山姜

鎖定
垂花山姜,Alpinia schumaniana Valet,姜科山姜屬植物。分佈於中國台灣。
中文名
垂花山姜
拉丁學名
Alpinia schumaniana Va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芭蕉目
姜科
亞    科
姜亞科
姜族
山姜屬
亞    屬
豔山姜亞屬
垂花山姜
品    種
中國台灣

垂花山姜形態特徵

株高1-2米。葉片披針形,長40釐米,寬5-6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除邊緣被絲質長柔毛外,兩面均無毛;葉舌長圓形,長7毫米,外被粗毛。總狀花序下垂,長15釐米,花序軸無毛或被極稀疏的粗毛;小花梗平展,長1.5釐米;小苞片殼狀,長2.5釐米,每一小苞片包住一個花蕾,一側開裂,頂端具小尖頭,無毛;花萼鍾狀圓柱形,長1.8釐米,寬8毫米,頂具不規則齒裂,復又一側開裂至中部,外面基部多少被粗毛;花冠管無毛,長1.3釐米,中部寬4毫米,後方的一枚花冠裂片倒卵形,長3釐米,寬2釐米,頂部多少內卷,邊緣略具纖毛;唇瓣圓形,直徑4.5釐米,基部楔形,頂端具小疣點,基部內被粗毛,兩側有被毛的痂狀體;花絲長12毫米,帶狀,內散生粗毛;花葯長圓形,長11毫米,頂端具摺扇狀2裂片,包住花柱;腺體2枚;子房球形,長3.5毫米,被絨毛。花期:5月。 [1] 

垂花山姜生長環境

山姜生長在温暖濕潤的環境,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垂花山姜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中國台灣地區。模式標本採自台灣宜蘭。 [1] 

垂花山姜栽培技術

定植前將圃地進行深翻25~30釐米,清楚雜草及草根,然後耙細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與土壤拌勻備用。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山姜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黨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紅襪套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釐米,種子間距1釐米保持沙子濕潤。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釐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釐米×50釐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釐米×50釐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
山姜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