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垂直型產業內貿易

鎖定
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又稱垂直差異化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是指同一產品組中品質、價格以及技術要素投入存在差異的產品之間的貿易。垂直型產業內貿易進行雙向貿易的是不同質量、價格的相似產品。
中文名
垂直型產業內貿易
屬    性
垂直差異
對    應
產業內貿易
對    象
不同質量、價格

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垂直貿易簡介

垂直性產業內貿易是基於中間產品生產的專業化,其產業內貿易是通過處於某一生產階段的一國企業輸入零件或中間產品,加工後出口。將此視為產業內貿易是因為在各國的統計上常將零部件、中間產品及加工產品視為同組商品。這種類型的產業內貿易主要由要素稟賦差異等原因引起,它本質是一種“垂直貿易”,主要發生在工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

垂直型產業內貿易貿易技術

垂直性產業內貿易分工下的產業內貿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參與國的專業化水平,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和技術溢出,但以發展的眼光看,它對於發展中國家轉變相對劣勢,培育相對競爭優勢並改善貿易結構不如期待中那麼美好。因為:第一,在垂直性產業內貿易中,發展中國家大多是充當發達國家的加工廠。發達國家實際上是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生產勞動密集型的中間品和製成品。

垂直型產業內貿易貿易條件

發達國家通過對價格的影響力可以使參與垂直型產業內貿易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那麼發展中國家僅依靠增加這類貿易出口數量來提高出口的收入並不能提高該國的經濟福利,相反由於發達國家的變向掠奪,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將流失。第二,在垂直型產業內分工中發展中國家主要從事的是技術含量較低的生產環節,從發展來看,其承接的也主要是一些發達國家過時、淘汰的技術,這對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促進效果並不大。第三,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如加工貿易由於“兩頭在外”,產業鏈條短,對後項關聯產業的推動不強,其貿易附加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