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坳上村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齊埠鄉下轄村)

鎖定
江西省萬年縣齊埠鄉坳上村位於鄉政府以南5.5公里處,距離縣城29公里,坳上村文化廣場位於左畲村委會辦公大樓前,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全村共72户288人,該村民風淳樸、德馨溢香、人文薈萃,全村90歲以上老人有十多人,兒孫繞膝、其樂融融。 [1] 
中文名
坳上村
別    名
左畲坳上
行政區類別
鄉村
所屬地區
江西省萬年縣齊埠鄉
地理位置
萬年縣齊埠鄉政府以南5.5公里處
面    積
2300 m²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編碼
335500
人口數量
288人
著名景點
坳上公園
楊梅水庫
火車站
萬年站
車牌代碼
贛E
方    言
贛語
主要姓氏
倪姓
學    校
左畲小學

坳上村文化廣場

坳上村戲台 坳上村戲台
坳上村文化廣場是以“三線”為主題,即道德高線、紀律紅線、法律底線,加上“黨紀國法大講堂”,形成“三線一堂”的整體格局,蔚為壯觀,引人入勝。
60米的法律文化牆,以直觀的圖畫形式描繪與羣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法律故事,
生動闡述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治國以及法治中國的深刻思想內涵。140米的中華美德文化牆,以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仁義禮智信,忠效悌廉恥”為主要內容,以岳母刺字、曾子殺豬等12個經典傳統美德故事為載體,圖案精美、生動形象,傳介中華美德,使觀者深受感染、倍受教育,進而自覺循矩道德高線,做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和踐行者。村委會大樓兩側30米的廉政文化牆,同樣以大家喜聞樂見的牆畫形式,文字與圖形結合,理論與事例並同,生動詮釋了新形式下,從嚴管黨治黨的新常態,清風撲面、教義深刻,盪滌心靈,觀者容易入心入腦,讓大家內心時時敬畏紀律,自覺養成講規矩、守紀律的良好習慣,堅決守住紀律紅線,乾淨做事、清白做人。
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一些重點時節,我們都會組織宣講團在文化廣場上為廣大羣眾進行道德、紀律、法律等方面知識的宣講。
該廣場的建成極大的豐富了羣眾的文化生活,成為羣眾農閒時的議事台、活動場、休閒園,為羣眾參與評議村務、瞭解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學習宣傳知識搭建了平台,促進了村民民主法制建設進程,成為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坳上村教育事業

開學第一天,早晨6點,天下着小雨,50歲的史光榮校長就跟隨校車到全村各地把學生接到學校。
3年前這所學校只有25名學生,至1日上午,江西萬年縣左畲小學報名人數已經超過330人。3年學生增加了10餘倍,在很多鄉村學校萎縮、學生大量流失的背景下,左畲小學生源逆勢增長算得上是一個奇蹟。
如果學校沒辦好,家長就得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或縣城學校上學,每個孩子每年至少多花5000元錢。史光榮説,按此計算,左畲小學每年為村民節省上百萬元上學成本。
左畲小學是一所偏僻山村學校,距離萬年縣齊埠鄉政府有10公里。2013年史光榮擔任左畲小學校長時,看到全校只有25名學生時,心情無比沉重。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種現狀,讓孩子就近上學。
史光榮帶領教師挨家挨户做工作,勸説家長把孩子送到左畲小學。許多村民都被感動了,都把他們的兒女從私立學校轉回來。但他表示,先試讀一年,不行的話就轉走。就這樣一個個爭取,2013年下半年,左畲小學學生人數增加到58人。
要讓家長信任學校,第一要務是提高辦學質量。史光榮動員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走村入户進行家訪,輔導孩子作業,瞭解孩子在家裏的表現,與家長交流如何更好教育孩子。
年輕教師龍瀟每週利用兩個晚上時間進行家訪,3年已走訪200多個學生家裏,和家長建立了很深感情。
在老師們的努力下,孩子們的成績大幅度提升,現在穩居全鄉前三名。
為了解決路途較遠的孩子吃午餐難的問題,史光榮又在學校開辦了食堂,由教師負責買菜、搭配膳食,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學校還統一租賃校車,每天安排教師隨車護送孩子,保障上學安全。
老師們的付出,鄉親們看在眼裏,紛紛把孩子從私立學校、縣城學校轉回左畲小學。到2015年學生就有200人了。
“3年前是學校求着村民把孩子送來上學,現在是村民求校長接收孩子來上學。”村民説。
左畲小學的變化,也出乎萬年縣教育系統的預料。齊埠鄉中心小學校長吳建才説,原本以為這所學校生源就是幾十人,沒想到學生增長這麼快,又加蓋了6間教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