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坡頭泰山廟

鎖定
坡頭泰山廟,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北下莊鄉坡頭村, [2]  相傳為頌揚周代名將黃飛虎功德,從唐代起當地百姓便開始立廟祭祀,迄明萬曆年間捐資擴建,始具規模。之後歷代多有修葺,廟內元代經幢記載,元至正七年(1357年)重建。明天順、清康熙、民國六年(1917年)都曾進行過修繕。 [1] 
坡頭泰山廟坐北朝南,廟宇分前後兩院,面積廟宇分前後兩院,面積1800多平方米,佔地面積3240平方米,三進院落。自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為戲樓(建築已毀)、石牌坊、穿堂山門、正殿、後殿;兩側分別對稱佈局有鐘鼓樓、配樓、耳殿、禪房、關帝殿、奶奶殿等。皆系木石結構,佈局嚴謹,造型優美,雍容典雅。坡頭泰山廟殿堂內畫樑雕棟,滿壁丹青。內塑有黃飛虎、二十四朝官、十帝闔君等聖象四十餘身。 [1-3] 
2006年5月25日,坡頭泰山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坡頭泰山廟
地理位置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北下莊鄉坡頭村
所處時代
元至清
佔地面積
324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405-3-10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坡頭泰山廟歷史沿革

相傳周代名將黃飛虎當年曾因公務路經此地,他軍紀嚴明,扶危濟圍,深受百姓擁戴,死後被姜子牙封為“東嶽天齊”。為頌揚其功德,從唐代起當地百姓便開始立廟祭祀,迄明萬曆年間捐資擴建,始具規模。
之後歷代多有修葺,廟內元代經幢記載,元至正七年(1357年)重建。
明天順、清康熙、民國六年(1917年)都曾進行過修繕。 [1]  [2] 
坡頭泰山廟 坡頭泰山廟

坡頭泰山廟建築格局

坡頭泰山廟坐北朝南,廟宇分前後兩院,面積廟宇分前後兩院,面積1800多平方米,佔地面積3240平方米,三進院落。自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為戲樓(建築已毀)、石牌坊、穿堂山門、正殿、後殿;兩側分別對稱佈局有鐘鼓樓、配樓、耳殿、禪房、關帝殿、奶奶殿等。皆系木石結構,佈局嚴謹,造型優美,雍容典雅。廟宇前部開闊疏朗,後部緊湊嚴密,形成了疏密有序,高低錯落有致,建築形制多樣,元、明、清各代建築並存的羣組建築風格。廟宇內外古木參天,芳草如茵。
坡頭泰山廟正殿和後殿均為元代建築,其餘建築為明、清兩代遺物。
坡頭泰山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斗栱四鋪作單下昴。樑架結構為前搭牽對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後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斗栱四鋪作單下昴,樑架結構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坡頭泰山廟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內存有大面積的壁畫被白灰覆蓋。 [1]  [2-3] 
坡頭泰山廟

坡頭泰山廟文物遺存

坡頭泰山廟殿堂內畫樑雕棟,滿壁丹青。內塑有黃飛虎、二十四朝官、十帝闔君等聖象四十餘身。或慈目善眉,俊逸傳神;或青面獠牙,猙獰可畏。穿堂處還塑立着兩匹躍躍欲騰的白鬃駿驥和一對抖繮拽轡的壯健馬童。塑工精細,栩栩如生。山門外兩根朱漆旗杆聳立雲端,一對玲瓏石獅雄蹲左右。另有大元至正經幢碑,大明成化經幢碑,大清康熙四十九年重修泰山廟碑等十餘通古碣分立廟內。雕工精湛細膩,年久風雨無蝕。 [1] 

坡頭泰山廟歷史文化

  • 主要活動
昔日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六月十三日,九月初九日為坡頭泰山廟廟會,屆時,四方羣眾雲集至此。 [1] 

坡頭泰山廟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坡頭泰山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坡頭泰山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坡頭泰山廟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北下莊鄉坡頭村。 [2] 
  •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坡頭泰山廟:從陽泉北站出發,大約24公里,約需3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