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坑蒙拐騙

鎖定
坑蒙拐騙,漢語成語,拼音是kēng mēng guǎi piàn,意思是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出自《文匯報》。
中文名
坑蒙拐騙
出    處
《文匯報》
拼    音
kēng mēng guǎi piàn
注    音
ㄎㄥ ㄇㄥ ㄍㄨㄞˇ ㄆㄧㄢˋ

坑蒙拐騙成語出處

《文匯報》1986.7.19:“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1] 

坑蒙拐騙詞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

坑蒙拐騙詞語由來

坑即坑害,和如今的坑貨,坑爹是一個意思,只是如今這樣的説法帶點調侃的意思,在古代坑指的是官府對百姓的坑害,如各種敲詐勒索,言而無信,雁過拔毛等,在商鞅那會百姓已經是完全不信任官府了,以至於商鞅要徙木立信才能取信於人民,蒙是古代社會治安混亂,即便在城裏都有用蒙汗藥蒙翻婦女拐賣的,城外更有偽裝成店家或用店家的形式下蒙汗藥劫道的,拐是指拐賣兒童的人販子,騙是指一些江湖術士專門算卦測字騙人的,當然社會上不好的事情不只有這四樣,但因古代常用四字成語,四字不多不少也容易記住和朗朗上口,所以逐漸的成為了詞語,而且到後來逐漸的牽強附會於商家,概因古代百姓感性而愚昧,説是進入社會通常是到了街上,牽強附會於商家,形成感性誤解,如一些商家摻雜使假,百姓買到假酒也習慣性的罵其坑人,或是賣藥等產品時誇大功效,而買了後效果卻不理想,百姓指責商家騙人,笑罵其也坑蒙拐騙,商家哈哈一笑,於是乎,久而久之,現在的老百姓想起商家就會想起坑蒙拐騙,其實是種誤解,就如我們研究無良商家這種説法怎麼來的時,當了解後也是忍俊不禁,概因以前的商家經常自作聰明的自稱良心商家,良心大減價,本是廣告詞,弄巧成拙後現在已經不大用了,有時因為不符合百姓利益,百姓遂與其抬槓,損其無良商家,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無良商家這種説法是怎麼來的,坑蒙拐騙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