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坑背村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梧桐山社區下轄村)

鎖定
坑背村是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梧桐山社區下轄村,位於東湖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0.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赤水洞村、茂仔村、禾塘光村。村南依梧桐山,梧桐山河從村北流過。始建於1938年,冼姓先祖於清朝遷居梧桐山半山腰馬水鳳,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積蓄後,於1938年購置一此靠近梧桐山河的坑邊、嶺背的田地,逐漸聚居形成村落,依田地的地勢形狀而取名坑背村。口傳《村居》“坑泉映明月,背嶺耀陽光”正是坑背村來歷的真實寫照。
中文名
坑背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梧桐山社區
地理位置
東湖街道東部

坑背村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深圳鎮;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1961年,屬南頭區附城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附城公社;1983年,屬羅湖區翠竹街道;1998年,屬羅湖區東湖街道梧桐山社區。

坑背村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為冼姓。20巧年末,户籍人口300人,其中男性160人,女性140人;80歲以上13人,最年長者94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00人。非户籍外來人口約200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坑背村經濟社會

傳統經營為農業,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茶樹等現主要為物業出租。村民主要收來入源為物業出租和集體經濟分紅等。自然資源主要有山泉水、野生沉香等。特色農產品有梧桐山高山茶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清明的雞屎藤板、蘿蔔板,中秋的糕把,重陽的茶果等
望桐路經過該村。1975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1987年通電話,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聯網。村中設有文化創意園區。

坑背村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保存較好的有6座,位於村西部,坐東向西,多為三開間,牆體由三合土夯築而成,硬山頂,兩面坡,灰瓦覆面。現保存比較完整,出租用於文化創意工作室。
每年清明節、重陽節,村民到祖先墳前祭拜了的村民在家中正廳設立祖先牌位,清明等節日祭拜
2014年5月17-20日,第九屆深圳文博會期間作為非遺文化創意產業分會場,深圳羅湖區梧桐山赤水洞、坑背、茂仔等村藝術小鎮以“非遺展示生產業開發”為核心主題,與文博會主會場“非遺館遙相呼應。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全粵村情·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卷[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