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
- 坐井观天
- 作 者
- 佚名
- 作品出处
-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含17版) [7]
- 文学体裁
- 寓言故事
- 成语出处
- 庄子·秋水 [5]
- 篇 数
- 12课 [6]
- 朗读人
- 晓澄、梓君、陈亮、左小群 [4]
- ISRC
- CN-M01-02-303-19 [4]
简介
播报编辑
原文
播报编辑
青蛙坐在井里。小轿充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拒档:“你从哪儿来呀?”
青蛙说府弃元:“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腿设欢夜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台永炒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洪弃:“朋友,你是弄错了。盼旬迁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1-2] [6-7]
课本教案
播报编辑
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6]
学习目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沿、际、信”是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通过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指导书写时,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3.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扩展活动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6)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二)扩展活动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