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坎肩

(漢語詞彙)

鎖定
坎肩,無袖短上衣。傳統的坎肩,套在夾衣、毛衣、薄棉衣外面,有棉坎肩、皮坎肩等,增強肩部禦寒,多無領。後來的西服坎肩、時裝坎肩,緊身無領,又稱馬甲,名稱來源於騎兵甲冑
中文名
坎肩
拼    音
kǎn jiān
適用範圍
各個季節
起    源
漢族傳統服裝
樣    式
緊身、直桶;對襟。
類    型
服飾
注    音
ㄎㄢˇ ㄐㄧㄢ [1] 

坎肩引證解釋

指不帶袖子的上衣(多指夾的、棉的、毛線織的)。古時也稱半臂,南方多稱背心。
坎肩 清代 坎肩 清代
《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只見 珍哥 猱着頭,上穿一件油綠綾機小夾襖,一件醬色潞紬小綿坎肩,下面岔着綠紬夾褲,一雙天青紵絲女靴。”《紅樓夢》第四十回:“有雨過天青的,我做一個帳子掛上。剩的配上裏子,做些個夾坎肩兒給丫頭們穿。”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上身,外面套了青直貢呢的坎肩。” [1] 

坎肩歷史發展

坎肩 坎肩
古代人們把“馬甲”稱為坎肩,不過這一説法已經不存在了,馬甲就是馬甲,坎肩就是坎肩。
坎肩也稱背心,源於漢代。漢末劉熙在《釋名·釋衣服》中稱:“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襠者即背心,這在王先謙的《釋名疏證補》中講得更清楚了:“案即唐宋時之半背,今俗謂之背心。當背當心,亦兩當義也。”徐珂的《清稗類鈔·服飾類》也説:“半臂,漢時名繡裙,即今之坎肩也,又名背心。”由此可見,至少在2000年前的漢朝背心就面世了。
隋唐時期,叫做“半臂”,只作為婦女的便服,似乎還有一點短袖,但這個短袖不是後上的,僅是依布幅的寬窄自然下垂的。至宋代便演變成男女都穿的已經無袖的背心了。開始只在武士羣體中流行,後來官員或有身份的人只作為便服穿,所以《珩璜新論》中説:“今之衣半臂非禮服也。”就是説,穿上半臂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作為休閒時穿。在邵博的《邵氏聞見錄》卷二十中載,“東坡自海外歸毗陵,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夾運河岸千萬人隨觀之”。這是説宋代大詞人蘇東坡從嶺南流放歸來,因病,坐在小船裏,頭戴着小冠(便帽),穿着件半臂(背心),完全是一種休閒的打扮。另外,“背心”一詞的出現,是在《西湖老人繁盛錄》中,據載:“街市衣服中有苧布背心,生絹背心,撲賣摩候羅者(賣泥人塑像)多穿紅背心。”當時這種背心,結構很簡單,就是對襟無領無袖,南方人也有叫“搭護”的,也有叫“卡兩襠”的,就是前後兩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