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坊刻

鎖定
fāng kè ㄈㄤ ㄎㄜˋ
坊刻
坊間所刻;坊本。 清 龔自珍 《四十二問》:“又誤取制舉文之坊刻評論付之,西土人不別也,盡譯之以歸。” 清 鄧顯鶴 《<船山遺書目錄>序》:“舊刊之本,類坊刻,且日久漫漶, 顯鶴 病之。”
坊刻,指書坊刻書。書坊是古代賣書兼刻書的店鋪,是一種具有商業性質的私人出版發行單位,由書坊刻印的書稱為坊刻本、書坊本或書棚本。書坊刻書在刻書業中開始得最早,地域分佈最廣,其印刷量也最大。最先採用雕版印刷的就是民間書坊,而官刻和私刻都是在坊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文名
坊刻
讀    音
fāng kè
古    音
ㄈㄤ ㄎㄜˋ
定    義
坊間所刻
出    處
清龔自珍 《四十二問》
刻    法
雕版印刷

坊刻坊刻的發展

到了宋代,坊肆書商規模又有發展。有些書坊專門接受委託雕印業務,刻印和售賣書籍。有的書坊擁有自己的刻工和印刷工匠,並聘人編輯新書,印刷出售。坊刻之書具有名目新、刻印快、行銷廣的特點。兩宋書坊刻書,以建安餘氏和臨安陳氏最為著名。
宋代書坊刻書內容十分廣,歸納起來大致有:科舉應試之書;日常參考書;民間詩歌、戲曲、小説、平話、彈詞之類的通俗文學作品;違反封建政策的禁書。在版刻藝術方面,書坊刻書家也勇於創新,發明了許多刻印藝術形式:黑口、書耳、正文註疏合刊、重言重意、多附插圖圖文互重;刻書行款字體的變化;牌記。
明代坊刻的特點:歷史悠久;刻坊分佈廣,刻書數量大;刻書內容豐富,面向民間;旨在牟利;編、刻、售合一,發展較快。

坊刻坊刻的作用

由於書坊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坊刻書在形式上較之其他刻書系統的印本具有更強的創新精神。且由於坊刻所受到的思想束縛少,更接近下層社會,瞭解並注重民間需要,敢於標新立異,從而在客觀上促進了圖書形式的發展。
當然坊刻也有諸多弊端:刻本內容層次不齊;文字校勘水平較低;刻印技術不精,紙墨粗劣,使人無法閲讀。即使如此,坊刻在普及文化;滿足羣眾需要以及促進印刷術發展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坊刻還繁榮了當時的文藝創作,活躍了書籍貿易,推動了造紙製墨等手工業的發展,對後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也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