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黃煎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鎖定
地黃煎,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九十二。主治筋實極,手足爪甲或青、或黃、或黑烏黯,四肢筋急煩滿。
名    稱
地黃煎
別    名
生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出    處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    成
生地黃汁、生葛汁、生玄蔘汁、大黃、升麻、梔子仁、麻黃、犀角、石膏、芍藥
主    治
筋實極,手足爪甲或青、或黃、或黑烏黯,四肢筋急煩滿

地黃煎組成

生地黃汁三升,生葛汁、生玄蔘汁各一升,大黃、升麻各二兩,梔子仁、麻黃、犀角各三兩,石膏五兩,芍藥四兩。

地黃煎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七升,煮七物,取二升,去滓,下地黃汁煎一兩沸,次下葛汁等煎取三升,分三次服,每日二次。

地黃煎主治

筋實極,手足爪甲或青、或黃、或黑烏黯,四肢筋急煩滿。

地黃煎附方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沉水,掬取汁)二升,生藕(取汁)一升,生薑四兩(取自然汁),真酥三兩,人蔘一兩(為細末),阿膠一兩(微炒,為末)
用法:上先將地黃、生薑汁與阿膠末入石器,同慢火熬,候稍稠,即加人蔘末熬,少時,方加真酥熬,攪勻,稀稠得所。每服一彈子大,早晨、日中、臨卧含津咽,或以麥門冬湯化亦得
主治:咯血、嘔血、嗽血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汁,生薑汁各一升,藕汁半升,大麻仁三兩(去殼,為末)
用法:上和停,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匙,温酒調下。更以北秫煎膏半盞,入之尤佳
主治:產後諸疾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三斤(取汁),乾漆一兩 牛膝半兩
用法:上為細末,將地黃汁於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送下
主治:驚恐憂思,意所不快,氣鬱抑而不舒,則乘於血,氣滯則血結,以致經候頓然不行,絞痛,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積結漸漸成塊,臍腹下如覆杯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名稱:地黃煎
組成:生地黃汁五升 生杏仁汁一升 薄荷汁一升,生藕汁一升,鵝梨汁一升,法酒二升,白蜜四兩,生薑汁一升(以上同於銀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卻入後藥),柴胡四兩(去蘆,焙),木香四兩,人蔘二兩,白茯苓二兩,山藥二兩,柏子仁二兩,遠志二兩(去心),白朮二兩,桔梗二兩,枳實二兩(麩炒),秦艽三兩(去蘆),麝香二錢(另研),熟地黃四兩
用法:上為末,入前藥膏中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用甘草湯送下,一日三次。安即住服
主治:解勞生肌肉,進食,活血養氣
名稱:地黃煎
組成:地黃汁半斤,大黃(末)一兩
用法:將地黃汁熬耗一半,納大黃末同熬,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粒,熟水送下。未效,加至十粒
主治:《全生指迷方》:血熱,《朱氏集驗方》:心經火熱,脈洪數,或吐或衄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地黃煎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筋極而見手足爪甲青黑,頗有似乎陰寒之證,然有煩滿而無厥逆,洵有瘀熱無疑,故於解利藥中,得麻黃、升麻外通經氣之結,得地黃、大黃破蓄血之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