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面徑流

鎖定
地面徑流(Surface runoff)又稱地表徑流,指降水後除直接蒸發、植物截留、滲入地下、填充窪地外,其餘經流域地面匯入河槽,並沿河下泄的水流。
按水流來源有降雨徑流和融水徑流;地表徑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此外,還有水流中含有固體物質(泥沙)形成的固體徑流,水流中含有化學溶解物質構成的離子徑流等。
中文名
地面徑流
分    類
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
英文名
Surface runoff
定    義
降水後除直接蒸發、植物截留

地面徑流簡介

地面徑流名詞

中文名:地表徑流
英文名:Surface runoff

地面徑流定義

指降水後除直接蒸發、植物截留、滲入地下、填充窪地外,其餘經流域地面匯入河槽,並沿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徑流又由於降水形態的不同,可分為雨洪徑流與融雪徑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後者是由融雪產生的。它們的性質和形成過程是有所不同的。
地面徑流
地面徑流(5張)

地面徑流分類

按水流來源有降雨徑流和融水徑流;按流動方式可分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地表徑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此外,還有水流中含有固體物質(泥沙)形成的固體徑流,水流中含有化學溶解物質構成的離子徑流等。

地面徑流形成

地面徑流首要環節

降水是徑流形成的首要環節。

地面徑流初期

降在河槽水面上的雨水可直接形成徑流。流域中的降雨如遇植被,要被截留一部分。降在流域地面上的雨水滲入土壤,當降雨強度超過土壤滲入強度時產生地表積水,並填蓄於大小坑窪,蓄於坑窪中的水滲入土壤或被蒸發。坑窪填滿後即形成從高處向低處流動的坡面流。坡面流裏許多大小不等、時分時合的細流(溝流)向坡腳流動,當降雨強度很大和坡面平整的條件下,可成片狀流動。

地面徑流後期

從坡面流開始至流入河槽的過程稱為漫流過程。河槽彙集沿岸坡地的水流,使之縱向流動至控制斷面的過程為河槽集流過程。自降雨開始至形成坡面流和河槽集流的過程中,滲入土壤中的水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併產生自由重力水,在遇到滲透率相對較小的土壤層或不透水的母巖時,便在此界面上蓄積並沿界面坡向流動,形成地下徑流(表層流和深層地下流),最後匯入河槽或湖、海之中。在河槽中的水流稱河槽流,通過流量過程線分割可以分出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 [1] 

地面徑流影響因素

地面徑流綜合因素

徑流是流域中氣候和下墊面各種自然地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地面徑流詳細因素

1.氣候因素。它是影響河川徑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氣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發直接影響河川徑流的形成和變化。降水方面,降水形式、總量、強度、過程以及在空間上的分佈,都會影響河川徑流的變化。例如,降水量越大,河川徑流就越大;降水強度越大,短時間內形成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蒸發方面,主要受制於空氣飽和差和風速。飽和差越大,風速越大,則蒸發越強烈。氣候的其他要素如温度、風、濕度等往往也通過降水和蒸發影響河川徑流。
  2.流域的下墊面因素。下墊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地質、植被、湖泊和沼澤等。地貌中山地高程和坡向影響降水的多少,如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坡地影響流域內匯流和下滲,如山溪的水就容易陡漲陡落。流域內地質和土壤條件往往決定流域的下滲、蒸發和地下最大蓄水量,例如在斷層、節理和裂縫發育的地區,地下水豐富,河川徑流受地下水的影響較大。植被,特別是森林植被,可以起到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削減洪峯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徑流的年內分配趨於均勻。
  3. 人類活動。例如,通過人工降雨、人工融化冰雪、跨流域調水增加河川徑流量;通過植樹造林、修築梯田、築溝開渠調節徑流變化;通過修築水庫和蓄洪、分洪、泄洪等工程改變徑流的時間和空間分佈。

地面徑流作用

徑流是地球表面水循環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的化學、物理特性對地理環境和生態系統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
  • 1.    趙劍強.城市地表徑流污染與控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