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震線

鎖定
地震線(seismic characteristic line)由王嘉蔭於1963年首先提出。
中文名
地震線
外文名
seismic characteristic line
提出者
王嘉蔭
提出時間
1963年
地震線具有雙層涵義:①若干地震震中沿一定方向依次發生,即震中遷移的路線;②一次地震中,人類感覺振動特別強烈的方向,實質上就是地震波能量衰減慢的方向。可見地震線是現代地殼運動狀態的一種標誌,往往是現代地殼活動斷裂線的反映。這一概念已被地震地質學者廣泛引用。馬宗晉進一步提出了劃分地震線的5條原則:①至少有3~4個震中排列在同一方向上,並有過一定重複的地震密集帶,且往往在同一地區具有普遍性和穩定性;②這些地震的震源機制解、地震破裂和等震線長軸方向是相近的;③同一地震線上的地震多半是同一地震期內發生的,經常表現出有規律的震中遷移現象;④是小震面密度明顯變化的分界線;⑤相當於地球物理場的特徵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