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震斷層

鎖定
地震斷層,沿控制地震的先存斷層上產生錯動,其展布、產狀和位移性質與活動斷裂帶相一致,成為活動斷裂帶的直接表現,一般7級以上地震都伴有明顯的地震斷層,個別6級以上(或震源較淺)的地震也出現有地震斷層。
中文名
地震斷層
外文名
earthquake fault
特    點
成為活動斷裂帶的直接表現
地震等級
一般7級以上地震
最長地震斷層
寧夏海原 8.5級大地震

地震斷層描述

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規模和連續分佈的地表破裂帶。又稱地震斷裂。 [1] 

地震斷層縱向

沿地震斷層帶分佈的明顯的地質地貌標誌有地震斷層陡坎(斷層崖)、槽溝、鼓包、水塘、堰塞湖、山脊及水系(沖溝)錯開、滑坡崖崩、古樹錯開及傾斜,以及構築物的錯開等。如1739年寧夏平羅8級地震造成的明代石砌長城右旋錯開,水平錯距1.45米,垂直錯距0.9米。

地震斷層垂向

沿地震斷層剖面或開挖的探槽,可揭示出多次地震斷層活動的疊置現象,即古地震事件記錄。最常見的現象是崩積楔,即當地震斷層形成後,斷層陡坎上部破碎巖塊受重力作用快速堆積在斷層陡坎之下,形成的楔形碎屑岩塊堆積。再次或多次地震斷層活動的結果,常造成一系列崩積楔疊壓在斷層面之下(逆斷層),或沿斷層一側形成與沉積物交錯疊置的崩積楔(正斷層)。

地震斷層研究作用

根據對地震斷層造成的陡坎、切割的地層、斷層泥和崩積楔等的地貌和地質分析,以及採集樣品,利用考古資料、碳-14法、熱釋光等年代測定方法,進一步確定古地震事件的年代,可以恢復和重建古地震年代表,進而對大地震的重複間隔或重複率作出判斷。

地震斷層我國最長地震斷層

1920年寧夏海原 8.5級大地震所形成的,長度達230公里,水平位移量達5米,垂直位移量為1米。

地震斷層唐山地震

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的地震斷層長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為0.7米。 [2] 
參考資料
  • 1.    張家聲,高祥林,黃雄南主編.亞洲中部地震構造解析=.Analysis of Seismotectonics in Central Asia:地震出版社,2014
  • 2.    李祥根.現代地殼運動研究中國地震構造運動:地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