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震地表破裂變形帶

鎖定
地震地表破裂變形帶(earthquake surfae rupture deformation zone)是震源斷層錯動在地表產生的破裂和形變的總稱。
中文名
地震地表破裂變形帶
外文名
earthquake surfae rupture deformation zone
斷    層
長達150千米
包    括
由地形效應產生的張破裂
甘肅昌馬
甘肅昌馬(5張)
有時就是地震斷層在地表的露頭。通常由雁行排列的張性或張扭性破裂組成。往往伴生擠壓脊(地震鼓包)、地震溝槽、小地塹以及各類原生、次生、感應等形成的地表裂隙,包括由地形效應產生的張破裂。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的地表斷裂長達430千米;1932年甘肅昌馬7.5級地震的地表地震斷層長達120千米;1931年新疆富藴8級地震的地表斷層長達150千米。大量資料表明,一般大於6.5級(或7級)的地震都有地表斷層出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