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膚屬

鎖定
地膚屬(Kochia prostrata (L.) C. Schra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很少為半灌木,被柔毛,稀無毛;葉互生,線形或披針形;花兩性,有時兼有雌性,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在枝上部排成穗狀花序;無小苞片;花被片5,果時背面檐生翅狀附屬物;雄蕊5,伸出於花被外;子房寬卵形;柱頭2-3,絲形;胞果扁球形,包藏於花被內;種子橫生,胚環形,有胚乳。本屬約35種,分佈於非洲、中歐、亞洲温帶、美洲的北部和西部。我國產7種,3變種及1變型。 [3] 
中文名
地膚屬
拉丁學名
Kochia prostrata (L.) C. Schrad.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石竹目
莧科
地膚屬
地膚屬
分佈區域
分佈於非洲、中歐、亞洲温帶、美洲的北部和西部
中國植物誌
25(2):99

地膚屬形態特徵

地膚
地膚(5張)
一年生草本,很少為半灌木,有長柔毛或棉毛,很少無毛。
莖直立或斜升,通常多分枝。
地膚屬
地膚屬(3張)
葉互生,無柄或幾無柄,圓柱狀、半圓柱狀,或為窄狹的平面葉,全緣。花兩性,有時兼有雌性,無花梗,通常1-3個團集於葉腋,無小苞片; 花被近球形,草質,通常有毛,5深裂;裂片內曲,果時背面各具1橫翅狀附屬物;翅狀附屬物膜質,有脈紋;雄芯5,着生於花被基部,花絲扁平,花葯寬矩圓形,外伸,花盤不存在;子房寬卵形,花柱纖細,柱頭2-3,絲狀,有乳頭狀突起,胚珠近無柄。
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質,不與種子貼生。
種子橫生,頂基扁,圓形或卵形,接近種臍處微凹;種皮膜質,平滑;胚細瘦,環形;胚乳較少。 [1] 

地膚屬地理分佈

本屬約35種,分佈於非洲、中歐、亞洲温帶、美洲的北部和西部。我國產7種,3變種及1變型。 [1] 

地膚屬下級分類

伊朗地膚 Kochia iranica Litv. ex Bornm.
全翅地膚 Kochia krylovii Litv.
毛花地膚 Kochia laniflora (S. G. Gmel.) Borb. Borb.
黑翅地膚 Kochia melanoptera Bunge
尖翅地膚 Kochia odontoptera Schrenk
木地膚 Kochia prostrata (L.) Schrad.
地膚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1] 

地膚屬檢索表

1半灌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新疆、西藏)。木地膚
1一年生草本。(2)
2葉為窄狹的平面葉。(3)
2葉圓柱狀或半圓柱狀。(5)
3花被的翅狀附屬物狹長,邊緣撕裂狀,先端尾狀長漸尖(新疆北部)。尖翅地膚
3花被的翅狀附屬物非.上述形狀。(4)
4植物體有灰白色密柔毛;枝硬直,不規則伸展;葉較短小,下部葉的長度不超過2釐米;花被翅狀附屬物邊緣齧蝕狀(新疆及甘肅西部)。伊朗地膚
4植物體幾無毛,或僅在花序中有鏽色長柔毛;枝細柔,上升;葉較長,莖生葉大多長於2釐米;花被翅狀附屬物邊緣微波狀或具缺刻(遍及全國各地)。地膚
5花被的翅狀附屬物不等大;葉藍綠色(新疆、青海北部、甘肅西部、寧夏)。黑翅地膚
5花被的翅狀附屬物等大;葉綠色。(6)
6分枝多,密叢狀;花被的翅狀附屬物全緣;花被無毛(新疆北部)。全翅地膚
6分枝少;花被翅狀附屬物的邊緣非全緣;花被有密柔毛(新疆北部)。 [1]  毛花地膚

地膚屬物種介紹

地膚 Kochia scoparia(L.) Schrad.
一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根略呈紡錘形。莖直立,圓柱狀,淡綠色或帶紫紅色,有多數條稜,稍有短柔毛或下部幾無毛;分枝稀疏,斜上。葉為平面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2-5釐米,寬3-7毫米,無毛或稍有毛,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入短柄,通常有3條明顯的主脈,邊緣有疏生的鏽色絹狀緣毛;莖上部葉較小,無柄,1脈。花兩性或雌性,通常1-3個生於上部葉腋,構成疏穗狀圓錐狀花序,花下有時有鏽色長柔毛;花被近球形,淡綠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無毛或先端稍有毛;翅端附屬物三角形至倒卵形,有時近扇形,膜質,脈不很明顯,邊緣微波狀或具缺刻;花絲絲狀,花葯淡黃色;柱頭2,絲狀,紫褐色,花柱極短。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質,與種子離生。種子卵形,黑褐色,長1.5-2毫米,稍有光澤;胚環形,胚乳塊狀。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全國各地均產。生於田邊、路旁、荒地等處。分佈於歐洲及亞洲。
幼苗可做蔬菜;果實稱“地膚子”,為常用中藥,能清濕熱、利尿,治尿痛、尿急、小便不利及蕁麻疹,外用治皮膚癬及陰囊濕疹 [2] 
木地膚 Kochia prostrata(L.) Schrad.
半灌木,高20-80釐米。木質莖通常低矮,高不過10釐米,有分枝,黃褐色或帶黑褐色;當年枝淡黃褐色或淡紅色,有微條稜,無色條,有密柔毛或近於無毛,分枝或不分枝。葉互生,稍扁平,條形,常數片集聚於腋生短枝而呈簇生狀,長8-20毫米,寬1-1.5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稍狹,無柄,兩面有稀疏的絹狀毛,脈不明顯。花兩性兼有雌性,通常2-3個團集葉腋,於當年枝的上部或分枝上集成穗狀花序;花被球形,有密絹狀毛,花被裂片卵形或矩圓形,先端鈍,內彎;翅狀附屬物扇形或倒卵形,膜質,具紫紅色或黑褐色脈,邊緣有不整齊的圓鋸齒或為齧蝕狀;花絲絲狀,稍伸出花被外;柱頭2,絲狀,紫褐色。胞果扁球形,果皮厚膜質,灰褐色。種子近圓形,黑褐色,直徑約1-5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產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西部、新疆、西藏。生於山坡、沙地、荒漠等處。分佈於歐洲至中亞。
荒漠地區的優良牧草,各類牲畜均喜食。
灰毛木地膚(變種)Kochia prostrata (L.) Schrad. var. canescens
當年生枝有密的灰白色柔毛;葉密生貼伏的絹毛。
產內蒙古、寧夏、甘肅西部、新疆。生於山坡及沙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