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聲

鎖定
地聲和地光一樣,都是地震前發生的現象。地震發生時,一小部分地震波能量傳入空氣變成聲波而形成的聲音。在基岩露出地表和表土層很薄的靠山地區,容易聽到地聲。聽到地聲的時間一般在感到地面振動之前,也有的在趕到地面振動之後。
中文名
地聲
外文名
earthquake sound
簡    介
地震波變成聲波而形成的聲音

目錄

地聲概況

文獻中記載人耳聽到的地聲,有的似火聲、雷電聲、燃燒聲、炮火聲,有的似賽車聲、風浪聲等。儀器記錄的地聲大多出現在震前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實驗表明,在應力達到岩石破裂強度的一半時,聲發射信號顯著增加,當微破裂進一步發展時,聲發射波長由短波向長波變化,因而有可能被儀器和人耳接收。由於地聲多在臨震前出現,有可能對臨震預報和自救有意義。
地光和地聲 地光和地聲
地聲之神秘來自於對地震認知的不足,現在地震學家認為它與地震孕育的特殊過程有關。因為地層巖體內部存在大量微裂隙、密集節理和高空隙結構,這些結構隨震前地應力的不斷加大,除弱化部位發生變形孕育成地震外,一部分能量會以聲發射的方式釋放。
在生活常識中,當我們手握一根柴棒兩端要將它折斷時,棒會受力而彎曲。這個聲音不僅來源於即將斷裂的部位,而還來自整個棒內的隨機部位,聲音也出自棒的結構薄弱處的微破裂,同時還可感到微弱振動。隨着力的增加,聲音也愈頻繁出現而且愈強,最後微破裂快速集中到要斷的部位,棒終於斷裂。這一過程也就相當於地震時“先聽到聲,後地動”的情景。
地震時原生的聲發射具有很短的波長,但短波極易損耗,經多次反射後,迴響的聲音僅剩長波部份,其優勢波段大多落在人和動物的聽覺長波域範圍內,有的甚至還落在長波域以外。由於人的聽力波長長限是20米,長於此限就稱為次聲波,人是無法聽到次聲波的,因而無法聽到地聲的全部,但有的動物可以,例如狗的聽域長限就是30米。人耳對次聲波雖然無感,但內臟器官卻可感受到其影響,如有人震前身體無故不適,原因即在此。
有關地聲的報道很少,因為難以候到。只有唐山大地震後的一次小余震時測到過。在震中附近的水井中,地聲可高達到80分貝。現在知道,地聲多半集中在4.9--70米(5--70赫)左右的波段上。

地聲來源

地聲和地光一樣,是一種臨震前兆,往往發生在地震前的幾秒、幾分或幾小時、幾天內。在震中區或近震中的範圍內能普遍聽到地聲。隨着距震中的遠近不同,所聽到的地聲也不一樣。比如有的類似火焰聲,有的類似風浪聲,有的則是隱隱有聲。在靠近震中的地方,大震前可以聽到像水流、狂風大浪、火焰、雷電、賽車開過來的聲音,像開山炸石的洪亮火焰爆炸聲等。

地聲事例

據調查,距1976年唐山7.8級地震震中100公里範圍內,在臨震前尚沒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聽到了震前的地聲。震前地聲最早出現在7月27日23時左右,這些早期聽到的地聲比較洪亮。如在河北遵化縣盧龍縣,很多人在27日晚23時聽到遠處傳來連綿不斷的聲音,聲音洪亮,忽大忽小,延續了一個多小時。在京津之間的安次、武清等縣聽到的地聲,就象大型賽車接連不斷地從遠處駛過。在劇烈的地動到來前半個小時到幾分鐘內,震區羣眾聽到了不同類型的地聲。這奇怪的聲響和平日城市噪聲全然不同,所以地聲確是一種臨震的信號。

地聲作用

根據地聲的特點,能大致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説,如果聲音越大,越洪亮,那麼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較小。當聽到地聲時,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發生了,所以可把地聲看作警報,應該立即離開房屋,採取緊急防禦措施,避免和減少傷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