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穿節

鎖定
地穿節,亦名“穿地”,是中國傳統節日,正月二十一,地穿節一是紀念女媧補天,二是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清明社會的嚮往。
中文名
地穿節
別    名
穿地節,補地穿
節日時間
正月二十一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全中國
節日起源
天穿節的對應節日
節日意義
紀念女媧補天;剷除奸惡、輔助善良的祈願
設定時間
東晉之前
相關人物
女媧等

地穿節節日簡介

傳説中女媧補天的日子是正月二十日,這一天被稱為“補天穿”或“天穿節”。既然有“補天”的節日,相應地,也就該有“補地”的節日。一般這一天被定在“天穿節”的後一日。於是,正月二十一日便是“地穿節”,亦名“穿地”。 [1] 
地穿節一是紀念女媧補天,二是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清明社會的嚮往。

地穿節節日曆史

地穿節神話典故

女媧氏煉石補天,這是中國很早就有的神話傳説。其出處是《淮南子·覽冥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làn)焱(yàn)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zhuān)民,鷙(zhì)鳥攫(jué)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1] 
所謂“女媧補天”,乃是平息災難、拯救氏族滅亡的寓言。辛棄疾詞雲“袖裏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 [2]  “看試手,補天裂”等,就是以“補天”象徵平息民族災難的。

地穿節起源發展

傳説中女媧補天的日子是正月二十日,這一天被稱為“補天穿”或“天穿節”。東晉·王嘉《拾遺記》載:“江東俗號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絲系餅餌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以是日補天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亦載:“江南俗正月二十日為補天日,以紅絲縷系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宋代南城(今江西南昌)人李覯《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説:“媧皇沒有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閒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可見,此節最遲從東晉起,就在江東一帶流行。其主要的風俗就是婦女煎餅,用紅絲線系掛於屋上,以紀念女媧補天的功績。
而《淮南子·覽冥訓》上説“往古之時”的災難,乃是“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既然有“補天”的節日,相應地,也就該有“補地”的節日。一般這一天被定在“天穿節”的後一日。宋·葛勝仲(字魯卿)《驀山溪·天穿節和朱刑掾二首》雲:“天穿過了,此日名穿地。橫石俯清波,競追隨、新年樂事。”江南民諺亦有所謂“二十日天穿,二十一日地穿”的説法。可見正月二十一日即是“地穿節”,亦名“穿地”。

地穿節節日寓意

“補天”、“補地”,均有“濟世”的含義。
但是相比而言,“補天”更偏重於指家族、國家層面上的力挽狂瀾,扭轉乾坤;而“補地”則更側重於個體行為層面上的剷除奸惡、輔助善良,使世路平坦無坑陷。在“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之際,女媧的“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可謂之“補天”;在朝綱混亂,贓官遍野之時,有人能執掌朝政大權,澄清吏治,使天下清寧,這也可謂之“補天”。而警醒壞人,便是“補地”;在生活中處處幫助別人,也可以叫做“補地”。

地穿節詩詞歌賦

《驀山溪·天穿節和朱刑掾二首》
宋·葛勝仲
春風野外,卵色天如水。魚戲舞綃紋,似出聽、新聲北里。追風駿足,千騎卷高岡,一箭過,萬人呼,雁落寒空裏。
天穿過了,此日名穿地。橫石俯清波,競追隨、新年樂事。誰憐老子,使得暫遨遊,爭捧手,乍憑肩,夾道遊人醉。
參考資料
  • 1.    劉安.淮南子:中華書局,2012
  • 2.    (宋)辛棄疾著;徐漢明編. 辛棄疾全集[M].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4.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