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理課程與教學論

(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地理課程與教學論)

鎖定
《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着重探討了有關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的七個基本問題:地理課程與地理教學之關係及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任務;地理課程論(1);地理課程論(2);地理教材論;地理教學基本理論;地理課堂教學;地理教學研究論。
書    名
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地理課程與教學論
作    者
李家清
出版社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頁    數
266 頁
定    價
30.00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62245445, 7562245444
語    種
簡體中文

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內容簡介

《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地理課程與地理教學之關係
1.1.1 共同指向關係
1.1.2 補充創建關係
1.1.3 意義對話關係
1.1.4 整合多贏關係
1.2 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任務
1.2.1 界定研究範圍,明確研究路向
1.2.2 深化研究思想,彰顯學科價值
1.2.3 總結課程實踐,提升教學經驗
1.2.4 梳理研究方法,推進改革深化
2 地理課程論(1)
2.1 地理課程目標
2.1.1 地理課程目標的結構
2.1.2 地理課程目標的功能
2.1.3 國外地理課程目標
2.1.4 我國地理課程目標
2.2 地理課程觀念
2.2.1 知識取向的地理課程
2.2.2 經驗取向的地理課程
2.2.3 活動取向的地理課程
2.2.4 全面發展取向的地理課程
2.3 地理課程結構
2.3.1 國外地理課程結構
2.3.2 港澳台地理課程結構
2.3.3 中國大陸地理課程結構
3 地理課程論(2)
3.1 地理新課程
3.1.1 地理新課程的理念與目標
3.1.2 地理新課程的結構與功能
3.1.3 地理新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3.2 地理課程資源
3.2.1 地理課程資源概述
3.2.2 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2.3 地理課程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
3.3 地理課程文化
3.3.1 文化與課程文化
3.3.2 文化與課程的關係
3.3.3 不同文化視野下的地理課程
4 地理教材論
4.1 地理教材比較論
4.1.1 發達國家地理教材發展比較
4.1.2 港澳台地理教材發展比較
4.2 地理教材編制論
4.2.1 我國地理教材的編制管理演進
4.2.2 地理教材內容的選擇
4.3 地理新教材
4.3.1 基於新課程理念的地理教材編寫
4.3.2 地理新教材的結構特徵
4.3.3 地理新教材的功能探析
5 地理教學基本理論
5.1 地理學習心理
5.1.1 地理學習的心理結構
5.1.2 地理學習的心理特徵
5.1.3 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
5.2 現代學習理論下的地理學習
5.2.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地理學習
5.2.2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地理學習
5.2.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地理學習
5.2.4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與地理學習
5.2.5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的地理學習
5.3 地理教學理論
5.3.1 地理教學的基本規律
5.3.2 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
5.3.3 地理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
6 地理課堂教學
6.1 地理基礎知識教學
6.1.1 中學地理基礎知識的組成
6.1.2 地理陳述性知識教學策略
6.1.3 地理程序性知識教學策略
6.1.4 地理策略性知識教學策略
6.2 地理過程與方法的實現
6.2.1 地理過程與方法的基本內涵
6.2.2 地理過程與方法的主要特點
6.2.3 地理過程與方法的實現策略
6.3 地理學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3.1 地理學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6.3.2 地理學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需遵循的一般原則
6.3.3 地理學科情感的養成策略
6.3.4 地理學科的科學態度培養
6.3.5 地理學科的價值觀教育
6.4 系統地理課堂教學
6.4.1 系統地理教學的設計思想
6.4.2 自然地理教學策略設計和注意問題
6.4.3 人文地理教學策略設計和應注意的問題
6.5 區域地理課堂教學
6.5.1 區域地理教學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6.5.2 初中區域地理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與教學策略
6.5.3 高中區域發展教學的一般模式與教學策略
7 地理教學研究論
7.1 地理校本研究論
7.1.1 地理校本研究的概念與特點
7.1.2 地理校本研究的意義
7.1.3 地理校本研究的內容
7.1.4 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7.2 地理行動研究論
7.2.1 地理行動研究的含義與特點
7.2.2 地理行動研究的類型
7.2.3 地理行動研究的程序

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序言

2007年,温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建立相應的制度。這個具有示範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從2007年秋季開始,按照國務院和教育部的指示,華中師範大學和其他5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開始招收免費教育師範生。華中師範大學2007年首批招收免費教育師範生2200人;2008年、2009年各招收免費教育師範生2300人。
我校確定2007級進校的免費教育師範生的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的一流師資。”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上打破原師範專業只培養師資的單一模式,構建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分層同步、相對獨立的新型培養方式。這種方式突出了兩個相結合:
一、學科專業大類培養和教師教育特色培養相結合。教師教育以提高學科專業教育質量為基礎和前提。師範專業的學生應同時完成主修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模塊的學習;學生修取的部分教師教育課程模塊學分可衝抵學科專業教育的選修課學分。
二、專業能力強化和整體素質提升相結合。以強化教師基本技能訓練(尤其是課程教學組織能力)為重點,實現對師範生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加強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強化學生從教能力的培養,以引導學生在強化課程教學組織能力和全面開展研究型教學兩個方面相互促進、相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