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理圖

(傳統相聲)

鎖定
《地理圖》是一段傳統相聲,以貫口見長,描述了中外眾多地名,表演者有馬志明
作品名稱
地理圖
作    者
張壽臣 [2] 
類    型
對口相聲

地理圖作品版本

時間
逗哏(甲)
捧哏(乙)
2014年04月23日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參考資料 [1] 

地理圖作品簡史

地理圖作品起源

《地理圖》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由張壽臣創作。起初創作的大致文本是:敍甲向乙問路,但忘記了地名,只記得些線索,乙協助補充線索,確定尋找的目的地,詳告其路線後,甲改變了所尋找地點的特徵與情況,乙再熱情告知,如是者四。乙意識到甲有意戲弄。最後甲詢問去天津城隍廟的路徑,乙於是也以玩笑方式告訴甲乘火車由豐台起、幾乎走遍半個中國再換乘飛機朝西北直飛的一條路線,四十七個禮拜可到。甲知乙拿他尋開心,在以旁敲側擊方式對乙進行挖苦與嘲罵之後,説昨天曾打聽過另一個與乙相似的人,指引他去城隍廟的路徑不同。須從北大關啓行,走遍西北,西南和全國各地區,再由海南島到越南經南亞到世界各大洲。坐飛機再走十七個星期,才到天津城隍廟。甲説完之後把指路人罵得狗血噴頭,説乙指的路要近得多,決定按乙指的路走,先去火車站。乙恐再被罵。才指出正確的路徑 [2] 

地理圖作品發展

老舍版
1950年1月,為了改造相聲,成立了“北京相聲改進小組”。侯一塵、侯寶林、孫玉奎等老一輩相聲演員都開始研究和從事相聲改造,他們請老舍幫他們改編了《地理圖》,經過整理,刪除了甲嘲罵乙的成套説辭 [2-3] 
張善曾版
《地理圖》創作後。張善曾曾問過張壽臣,他當年寫這個“貫口”,從哪走到哪,繞中國一週,就是照着月份牌上的鐵道線的站名寫的,所以都是老火車線路,有點詳略失當,還有很多新地名沒寫。一出國,外國地名就更不準確了,有些都是編的,比如,老的“貫口”裏有一句“蒙得維的亞,拉普拉塔河”,到這是一個大氣口,還是一個包袱。捧哏的説:“這都什麼地名啊!”觀眾一樂,逗哏的正好緩一口氣,再接着往下背。地圖上找不着這個地方。張善曾改寫的“貫口”,就把這些都去掉了。繞世界一週再回到國內,往北京走的時候,張善曾改成“天津市北倉,豆張莊王新莊廊坊落閥安定魏善莊黃村黃土坡豐台,回到北京天安門”,當時的鐵路就這個線路,要從豐台過來 [4] 
馬志明版
相聲《地理圖》創作的年代,中國的行政區劃還是“府”,馬志明就將“府”改成了“市”,對於一些不用的地名也進行了調整 [5] 

地理圖作品影響

由於《地理圖》是一頭沉逗哏形式的大貫口活,説功技巧要求極高。甲在演述時要一口氣報出三百五十餘箇中,外地名。藝人練習吐字、發音和氣口多以本段作為基本教材。在這一曲目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些同類型的段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