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理信息產業

鎖定
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產業發展環境不完善的問題。
既包括 GIS(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衞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傳統測繪產業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應用,還包括LBS(基於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服務和各類相關技術及其應用。
地理信息將我們居住的地球以數字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你可以在“遠在天邊,近在咫尺”的“地球村”中暢遊。從衞星遙感影像中看南極,各國建在南極的科考站盡收眼底,包括我國的長城站和中山站;關心足球運動的人,藉助電子地圖引你到歷屆世界盃決賽場館中漫遊。這是網絡的神奇,這是信息技術帶給我們的驚奇,這是地理信息系統產生的魔力。
中文名
地理信息產業
外文名
geomatics industry
基    礎
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
類    別
綜合性產業
示    例
GIS產業、衞星定位與導航產業

地理信息產業產業前景

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2010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規模已從2007年的400億元快速增至1000億元,年均增速達36%,一些地理信息技術與產品已達到或接近當前國際先進水平。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仍然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絕大多數地理信息企業做到了增產增人增效益。數據還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超過2萬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全國有200多所高校、20多所職業學校、200多個研究機構開展地理信息技術相關專業教育和研究工作。
在政府政策的保駕護航、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技術的推動下,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在“十二五”期間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地理信息產業是當今國際公認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世界各國紛紛看好這一市場,快馬揚鞭,大力發展。早在1990年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相關產品的世界年銷售額就達到15億美元。目前,全球地理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已達35%以上,成為現代服務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地理信息產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服務於我們的生活,並帶來便利。電子地圖、衞星導航、遙感影像,這些地理信息產業鏈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創造奇蹟,效益已經顯現。地理信息系統(GIS)集地球數字化於一身,能裝下整個地球的超量信息,可謂換個角度看世界。目前,全球GIS這一新技術產業的年增長率已達35%以上。
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電子地圖代替了紙質地圖,地理信息技術造就了地理信息系統。如今,地理信息技術正在走向成熟,地理信息系統也在不斷完善。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市場潛力很大。以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衞星定位系統)、RS(遙感)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服務領域不斷延伸。據專家介紹,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對地理信息產業的資金投入,加快了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步伐,並已初見成效。
我國加快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的號角已經吹響。黑龍江省政府、國家測繪局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共建的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在一期工程竣工後,一批頗具實力的地理信息企業即進駐園區。不久前,隨着產業園的正式開園,更是羣賢畢至,龍騰虎躍,他們立志將產業做大做強,促進我國地理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據統計,僅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一期工程建成後的2006年,地理信息的服務產值已超過2億元,國際空間數據加工業務達400多萬美元。專家預計,到2010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年總產值將超過8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增長5000億元以上。
2014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將從五個方面推動重點領域快速發展,分別是提升遙感數據獲取和處理能力,發展測繪應用衞星、高中空航攝飛機、低空無人機、地面遙感等遙感系統;振興地理信息裝備製造,帶動相關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提高地理信息軟件研發和產業化水平,結合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地理信息軟件研發;發展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加快推進現代測繪基準的廣泛使用;促進地理信息深層次應用。推進面向政府管理決策、面向企業生產運營、面向人民羣眾生活的地理信息應用。 [1] 

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模

地理信息產業是當今國際公認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世 界各國紛紛看好這一市場,快馬揚鞭,大力發展。早在1990 年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相關產品的世界年銷售額就達到15 億美元。 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已達到2000億元,地理信息產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相關企事業單位超過1萬家, 我國已經形成了從大型基礎平台軟件到各類應用軟件的全系列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產品,形成了超過500家的企業羣體,在國土資源管理、城市管理、電信資源管理、森林防火管理、電力資源管理、炭礦井測量與安全生產管理、水土保持管理等多個應用領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國產車載導航定位軟件質量優異,已經在 國內市場中佔據了相當的份額;遙感軟件也在努力向市場化方向前進,取得了可喜成果。
地理信息已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得到應用,如政府決策、城市規劃、 環境監測、衞生防疫、社會經濟統計、人口計生、公安指揮、資源管理、交通管理、地籍 管理、房地產管理、基礎設施管理、電信電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以及位置服務等等諸多方面。
2023年,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2),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近5年複合增長率11.5%,近10年複合增長率17.5%。民營經濟成為主力軍,在系統軟件、導航定位芯片與板卡、商業遙感衞星、測繪儀器、導航軟件、互聯網地圖等領域佔據主導位置。 [2] 

地理信息產業機遇與挑戰

GIS 應用正在朝着企業應用方向發展,如自來水、電信等行業在內的許多企業開始大 量採用GIS 和遙感技術。而在衞星導航應用中,企業已經成為做大地理信息產業的主體,如導航、監控、航海和信息服務領域。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日趨繁盛。據悉,“十一五”期間,以為百姓提供車載導航、手機移動定位、互聯網位置服務和智能交通等服務為代表的衞星導航產業,整體每年以近34%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我國導航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國產數字城市軟件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打破了前幾年國外軟件一統天下的局面。全國近200所相關院校,每年地理信息專業畢業生逾萬人,就業率高達98.7%。2006年以來,地理信息產業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迅猛增長,2010年產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據國家測繪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呈現出企業大擴張的局面,幾乎每天都在誕生新的地理信息企業,一些IT企業也涉足地理信息業。武漢、哈爾濱、西安等地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已經發揮良好效益,山東、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市也正在積極籌劃或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基地,積極推動地理信息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有望超越2000億元總產值。
政策的支持、技術的創新、市場的擴大、企業的成熟、教育的跟進都為我們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無數機遇,然而,在激烈國際競爭的,我們仍然面臨着很多困難與挑戰主要表在以下幾個方面:
數據採集的依賴
在遙感數據方面,我國目前使用的衞星遙感數據90%以上來自美國、法國、加拿大
等國家。高空間分辨率和高光譜衞星、全天候雷達衞星數據我國尚屬空白。提升技術創新
能力,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已顯得非常迫切。此外,基礎數據不完善也是影響我國地理
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大眾化應用依然處於初級階段
經過眾多國內企業的不懈努力,中國GIS 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在最新的‘第四 代GIS 技術’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在大型、超大型GIS 應用工程上長期依賴國外軟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然而,GIS 技術大眾化應用的路還很長,與國外相對成熟的GIS 相比,我國GIS 大眾化應用依然處在初級階段,這與本身的技術門檻、社會認知度及大環境有關。” 如何推動我國GIS 產業的發展、促進GIS 更好地應用;如何讓國民意識到GIS 的重要意義,如何培養大眾GIS 的思維模式,都將是未來我國GIS 企業、機構、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標。
缺乏統一平台
地理信息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地理空間信息框架數據庫、綜合信息數據庫、行業專題信息數據庫。在信息化社會里,地理信息服務方式呈多樣化,這些數據庫又可派生出許多子系統,比如面向政府的電子政務系統、面向百姓的公眾服務系統,林業、旅遊等專題應用系統,基於位置服務的GPS導航定位系統等。
然而,雖然這些系統的市場空間很大,但是由於信息資源開發不足、利用不夠,共享機制不完善,信息服務社會化程度低,我國的地理信息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地理信息產業還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地圖標準的不統一、不規範,帶來的麻煩有時讓人哭笑不得。例如,當你正常行駛在公路上,GPS卻發出錯誤的信息,提示你正在河中行走;更糟的是,如果地圖網站報錯地理位置的話,有可能你要多跑幾十公里的冤枉路了;更有甚者,兩個縣之間對着建一座橋,兩個縣的建設單位各按各的圖紙來造,結果因為使用的地圖座標系不同,最後導致大橋合不上龍,損失巨大。
就城市建設來説,城市建設需要建立從項目選址、撥地、規劃方案報批、建築方案審查、紅線放樣、建設工地管理、竣工驗收、房產管理的一條龍服務和管理系統。但整個流程涉及多個部門,各選各的圖紙,各按各的方式行事,這種信息隔離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脱節和信息化建設上的重複投資。
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除了統籌協調和監管力度不夠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資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強,政策法規、標準規範和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等也是問題所在。目前,各界對於加快建立地理信息統一的公共服務平台,消除信息孤島,推進產業化發展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缺乏共享
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需要政策、數據、應用和技術的高度集成,需要解決地理信息採集、加工、存儲、管理、更新、分發與服務的一系列問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應以政務網、專網、互聯網為基礎,結合電子政務,在測繪成果和專業信息保密的範圍內,為政策管理,行業應用,社會公共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基礎地理信息服務。
首先要在技術上實現統一。專家認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最重要的就是標準問題。地理信息的整合,要以測繪部門為主體,通過與各個行業相關部門合作完成,其前提是標準要統一,才能編制相應的共享交換軟件,實現與各類數據庫的共享與交換。同時,要建立網絡環境下的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分佈式數據庫快速、實時共享。由各部門對自身生產的地理空間信息進行動態維護,以實現全部空間信息的更新和維護。
隨着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地理空間信息的社會服務能力才會顯著提高,如地圖導航、數字營銷、網上地圖、數字街區等。地理信息生產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些新技術產業也使測繪市場發生了許多變化,從生產型市場逐步過渡為服務型市場,測繪人員從重複的地理信息生產轉向地理信息的挖掘,從簡單的地理信息銷售走向高科技含量的地理信息服務。針對一邊是信息資源嚴重缺乏,另一邊是對已有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矛盾,有關專家指出,要立足現有條件,儘快實現已有數據資源,應用系統的集成,統一平台,統一建庫,統一管理,實現內部信息集成和共享,外部提供綜合服務,真正搭建起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框架體系,包括空間信息基礎數據,共享標準、規範和取費等政策,軟件平台和規劃、國土、城建、民政、公安等重要節點的應用系統建設。
同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推廣應用,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努力,一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協調與支持;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場推動,主動與各行業,各部門溝通,通過行業和區域試點,將地理信息應用於數字行業,數字社區和政府信息化管理,促進地理信息在共建共享方面達成共識。
企業規模較小、缺少交流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500家GIS 企業羣體,但是具有一定規模,在市場上對國外軟件造成能造成威脅的GIS 平台廠家還比較少。較小規模的GIS 企業在項目建設中與國內大公司的合作與交流比較頻繁,但規模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遠遠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成本的增加,並客觀上削弱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應對巨大國際競爭的能力。
GIS 標準化滯後
地理信息出自不同部門的不同標準,地圖產品良莠不齊的現狀也將很快得以解決,到201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數據體系。國家測繪局已陸續同交通部、民政部、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簽署了基礎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協議,以進一步促進基礎地理信息的廣泛應用。在數據庫建設標準方面,目前國家小比例尺的地理空間數據庫標準已經形成。GIS 標準化的滯後、GIS 教育與產業發展的不適應,都是我們需要積極面對,努力應對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