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球脈動

(2006年艾雷斯泰·法瑟吉爾執導英國紀錄片)

鎖定
《地球脈動》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電視劇紀錄片,由大衞·艾登堡執導並解説,該劇於2006年2月27日在英國首播 [1] 
該劇是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系列片《行星地球》改編,講述了通過三種動物在全球環境日趨惡劣下遷徙的經歷,喚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對抗全球氣温變暖。
中文名
地球脈動
外文名
Planet Earth
別    名
行星地球
類    型
自然、紀錄片
出品公司
英國廣播公司
製片地區
英國
發行公司
探索頻道(美國)
首播時間
2006年2月27日
導    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爾
編    劇
大衞·艾登堡
製片人
艾雷斯泰·法瑟吉爾
集    數
11 集
每集長度
60 分鐘
主要獎項
艾美獎非劇情類節目最佳攝影

地球脈動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5張)
《地球脈動》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峯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看到了Okavango洪水的漲落及其周邊賴以生存的動物們的生存狀態,看到了罕見的雪豹在漫天大雪中獵食的珍貴畫面;看到了冰原上企鵝、北極熊、海豹等生物相互依存的嚴苛情景,也見識了生活在大洋深處火山口高温環境下的驚奇生物。當然還有地球各地的壯觀美景與奇特地貌 [2] 

地球脈動分集劇情

    第1集南極北極

      北極的春季,北極熊媽媽和它的孩子從它們的洞穴中走出來,它們只有短短的兩週時間,它們要在冰雪融化前穿越冰凍的大海,它們進退兩難。在這集中,我們將看到一些最難得的、完整的北極熊生活的畫面。


    第2集山脈

      歡迎來到極端的、岩石與冰雪的世界。我們將踏上最雄偉的山脈的旅程——從於低窪處隆起的出於形成期的山脈直道珠穆朗瑪峯的頂部,發現某些神秘的生物迎接高山生活的挑戰而誕生,其中,我們還將看到一些最罕見的現象如熔岩湖。


    第3集淡水

      淡水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它決定了地球上生命的分佈。同河流一起,從高高的山峯一路而降,直向大海,觀看壯觀的瀑布,在大峽谷裏飛翔,在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的冰雪下面探索野生的生命,見證動物行為的獨特的、生動的一面:水獺和澤鱷將一決勝負。


    第4集洞穴

      洞穴的神秘、不尋常之處通常不被注意,其實那兒同樣生活着一些奇異的野生生物:洞穴天使魚通過扁平的鰭上所生長的精微的鈎狀物使自己懸掛在洞穴瀑布後面的壁上;洞穴金絲燕通過聲納系統導航,讓人驚奇的是它們怎樣在這個到處都是鐘乳石、石筍以及穴居生物的隱秘世界長期的生活着。


    第5集沙漠

      陸地的表面大約30%部分是沙漠,這些地區雖然嚴重缺水,生態系統卻異常的多樣。揭開沙漠地區的生存秘密,體驗這種動態系統中短暫的自然本性。


    第6集冰封世界

      行星地球將繼續它的令人吃驚的愉快之旅。我們將跟隨攝影機對處於最極端的季節的南極和北極作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定時攝影機將對一羣帝企鵝作仔細的觀察,向我們展示帝企鵝行為中包含的動力學原理。


    第7集大草原

      劇組將鏡頭對準驚恐的蒙古小羚羊,親眼目睹它們的季節遷徙的人其實很少。同時你不會錯過第一次出現在攝影機鏡頭裏的長相怪異的藏狐。歷時六個星期,劇組為了跟蹤一個企圖捕殺大象的獅羣,用夜視鏡近距離地拍下了當時混戰的場面。


    第8集叢林

      叢林覆蓋着大約地球上3%的面積,可是卻生活着地球上物種的50%,高清晰攝影機讓我們看到一幅幅前所未有的生活在黑暗叢林地帶的生活畫面。


    第9集淺海

      這裏有在印度尼西亞珊瑚海最新發現的矮小海馬,閃着“電”光的蛤蜊和一叢叢的劇毒海蛇。這裏還有海膽掉進巨海藻叢林,以及巨大的牛皮海獅捕食南非國王企鵝的場面。而這些企鵝不顧它們在體重上的劣勢,拿出勇氣與之海獅爭鬥的場景着實精彩。


    第10集季節森林

      季相林,在北極邊緣有着大片針葉樹林,那是矮小的針葉科樹木寂靜的世界。那些樹或許真的很矮,但在高空拍攝下,樹林顯示出其真實的大小。世界有1/3的樹木都生長在這裏,在短暫的夏季裏,這些樹木製造了大量的氧氣足以改變的大氣的成份。


    第11集深海

      你將看到30噸重的鯨鯊如何吃掉全部的魚, 將從一個特別的高視角展示海豚是如何提速的。漸漸來到海洋深處, 你會看到長着"翅膀"的章魚, 還會看到吸血鬼魷魚利用體內的發光體變換顏色。還有在2000米深處定時連續拍攝鰻魚螃蟹類和高腳類動物個小時完全吃掉食物的鏡頭。


分集劇情資料來源 [3] 

地球脈動幕後製作

《地球脈動》耗資800萬英鎊,製作歷時五年,用兩千多天進行實地調查,由130人攝製隊走遍62個國家,共動用四十位攝影師分別前往兩百個地點拍攝。攝製隊為了確保拍到人類未見過的動物們掙扎求存的鏡頭,冒險走到地球最遍遠和危險的地區去 [4] 
《地球脈動》對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做了一次權威性觀察。BBC耗資巨大,動用高畫質攝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攝影機,以及細膩的空中衞星定位,使鏡頭能夠捕捉到地球上最瑰麗神奇的畫面。正是運用了這些尖端拍攝技術,攝製組才能將視野擴展到這個星球上最難到達的區域並與那些最可愛、最野蠻、最難得一見的動物親密接觸。
在拍攝狼羣獵捕麋鹿時,由於狼羣追逐獵物的速度之快,使得拍攝小組難以從陸地上捕捉它們獵食的畫面。最終,攝製組運用一種系統穩定空中攝影機,終於首度從直升機上全程追蹤了這場生存角逐。當您俯瞰加拿大北部300萬頭跨越極地凍原進行大遷徙的麋鹿羣,瞬間被羣狼衝得四散開去時,這種壯觀的騷亂足以令您眼花繚亂、心潮澎湃。不僅如此,在該片的拍攝中還第一次採用了美國軍方發明的陽衡空中攝影機來拍攝自然生態。這種機器可以在一公里之外拍攝超穩定、超清晰的特寫 [2] 

地球脈動主創團隊

地球脈動演員表

地球脈動職員表

出品人 艾雷斯泰·法瑟吉爾、Shannon C. Malone
製作人 Maureen Lemir
導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爾
編劇 大衞·艾登堡
攝影 Andrew Shillabeer、Mike Madden、Michael Kelem、Peter Kragh
剪輯 Thom Sulek
展開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5] 

地球脈動音樂原聲

信息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藝人:George Fenton
語言:英語
發行日期:2008年3月25日 [6] 

曲目
1、From Pole To Pole: Prelude
2、From Pole To Pole: The Journey Of The Sun
3、From Pole To Pole: Hunting Dogs
4、From Pole To Pole: Elephants In The Okavango
5、Caves: Diving Into The Darkness
6、Caves: Stalactite Gallery
7、Caves: Bat Hunt
8、Caves: Discovering Deer Cave
9、Freshwater: Angel Falls
10、Freshwater: River Predation
11、Freshwater: Iguacu
12、Freshwater: The Snow Geese
13、Mountains: The Geladas
14、Mountains: The Snow Leopard
15、Mountains: The Karakoram
16、Mountains: The Earth's Highest Challenge
17、Deserts: Desert Winds/The Locusts
18、Deserts: Fly Catchers
19、Deserts: Namibia

地球脈動獲獎記錄

時間
屆數
獎項
獲獎者
類型
2007年9月8日
第59屆黃金時段艾美獎
最佳攝影
Doug Allen
Martyn Colbeck
Paul Stewart
Simon King
獲獎
最佳音效
Kate Hopkins
最佳音樂創作
喬治·芬頓
優秀的紀實系列
Maureen Lemire
艾雷斯泰·法瑟吉爾
馬克·林菲爾德
最佳編劇
Vanessa Berlowitz
提名
最佳混音
Graham Wild
最佳剪輯
Andy Netley
提名 [7] 
2007年2月11日
第6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最佳紀實類音效
Andrew Wilson
Kate Hopkins
Tim Owens
Graham Wild
最佳攝影紀實類
Andrew Shillabeer
專業紀實節目獎
艾雷斯泰·法瑟吉爾
馬克·林菲爾德
最佳原創電視音樂
喬治·芬頓

地球脈動作品評價

《地球脈動》它是英國電視短劇的美國表達方式,無論是出於高尚的還是卑劣的理由,這部電視劇都無可挑剔。它引起了有關地球生物多樣性的積極討論,它理所當然該是一部大屏幕電視劇,從山脈頂端到水底洞穴,去捕捉人類極少能看到的自然風光。雖然沒有通過放映地球生命和自然進程的複雜性引起明顯的環保爭議,但是,它是最感人的生態記錄片。 [8]  (《時代》評)
《地球脈動》在這部氣勢磅礴的紀錄片中,無論是千里冰封的兩極世界還是綿延萬里的雄偉高山,無論是幽深隱秘的洞穴迷宮還是令人望而卻步的靜謐沙漠,無論是一馬平川的遼闊平原還是暗藏玄機的豐饒叢林,無論是五彩繽紛的多樣淺海還是光怪陸離的無垠深海,都將為您呈現出它們最鮮為人知的神秘禁地,在這些人跡罕至,甚至被認為是根本不具備生命生存條件的地方,卻隱藏着這個星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美麗,美得令人窒息。 [9]  (北京晨報評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