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滑

鎖定
地滑作用是指大塊可塑性巖體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活動及重力影響下,破壞了斜面的機械平衡,沿着山坡或河谷兩岸內部產生的“斷裂面”所產生的運動。很顯然,地滑的產生除了重力作用以外,水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1] 
中文名
地滑
外文名
landslide
全    稱
地滑作用
又    稱
滑坡

地滑形成條件

(1)可塑性岩石的存在,是產生地滑的基本條件。當粘性岩石吸收水分時,就會變成可塑狀態,削弱了岩石內部的摩擦力和積聚性質,從而增加了斜坡上巖體的下滑力量。
(2)地形上要存在陡坎,給巖體的運動提供了滑動空間。例如:水流動時坡腳的侵蝕掏空,促使岩層的強度減弱,邊坡的穩定性隨之減小,便可產生地滑。
(3)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如河水或地下水水位的變化,影響含水層的穩定性。或者由於地下水的流動壓力和溶蝕作用,以及由於地下水所引起的機械衝移等所導致的岩石強度的改變。
(4)地質構造因素,構造裂隙、風化裂隙、軟硬岩層的接觸面等的存在,大大有利於地滑作用的進行;特別是當構造面與山坡坡面一致時,就更為有利。
此外, 自然或人為的因素影響也積極促使地滑的形成,如地震,爆破,或在斜坡上挖掘土方,建築物加給斜坡的過重負荷等等,也可同樣促使地滑的發育。

地滑發展階段

(1)不穩定因素積累階段(準備階段),
(2)滑動階段;
(3)暫時停止階段; ·
(4)作用的汛失階段(相對穩定階段)。

地滑鑑定標誌

在地滑過程中,岩石原始構造受到破壞,形成了獨特的地形及成分不變的地滑堆積凱地質工作者在野外根據地貌標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象的現氛往往可以幫助查明地滑的存在與否。這些標誌,主要的有:
(1)滑動裂隙;一般分佈向斜坡是突出的,顯示出來滑坡圍谷凸出的凸形曲線,是在地滑的最初階段形成的。
(2)地滑圍谷:是一種具有陡坡的半弧庀“圍谷”,它切入了山坡。併為兩個滑動巖塊之間的不滑動的脊邪所分隔。
(3)地滑平台:平台的面斜向斜坡。
(4)滑動休斷裂時形成的斷裂面。
(5)滯河水,或沼澤化的地段:是地滑階地的後緣或地滑圍谷傾斜面底部附近的積水。 [1] 

地滑海底地滑

概述
海洋地質學中關於海底地滑方面的研究,歷來由於缺乏有效的探測方法,一直未能進行。近年來隨着聲波探測資料的積累,加以海底作業不斷地取得成績,有關海底地滑的具體問題正在逐步明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據奎年(Kuenen)[1950]對海底地滑作用的評價,他指出,海底地滑乃是大陸斜坡受侵蝕而形成的滑動地形,為海底峽谷形成的雛型;同時也起到使海底峽谷的谷壁崩坍,造成峽谷寬度擴大的作用;並且對覆蓋於峽谷的谷壁與谷頂的新沉積物起到排除作用。因此海底地滑形成後可能會形成泥流,隨之轉化為密度較高的濁流(turbidity current)而侵蝕大陸斜坡。但是,奎年卻不認為濁流與海底地滑的關係肯定是這樣的。
據説最初證實海底地滑可以轉化為濁流的實例是希曾(Heezen)等人(19543。1929年在格蘭特淺灘(Grand banks)的大陸斜坡發生地震時,首先是發生海底地滑,震中附近的海底電纜瞬間即被切斷。同時鋪設在陸基上面的海底電纜在地震發生59分鐘後開始在數小時內陸續被折斷。據推測海底電纜是被濁流折斷的。希曾等人通過在陸基下部採集柱狀泥樣,從含有遞變分層(粒變)的沉積物(濁積物turbidite)中證實了海底地滑轉化為濁流。據Holtedahl 1965年的報導,在揶威的哈丹格爾峽灣曾發生過全新世濁積物起源的海底地滑。此外,另據Andresen等人1967年的報告,1930年在奧爾克達峽灣海岸發生的一次海底地滑,使其下游約3公里處水深350米地方的海底電纜7分鐘後被切斷,另外在下游約18公里水深500米處的海底電纜,在地滑發生112分鐘後也被切斷。它們中間的流速分別為7米/秒及3米/秒,推斷是因為濁流所造成的。像這樣的海底地滑,縱使不是普遍現象,也可説大多數在形成濁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的。
所謂海底地滑乃是海底斜坡上的未固結沉積物由於崩坍等作用引起的比較急速的物質移動。總之,它的定義就是一定程度上大型的沉積物塊體受重力作用而發生移動的現象[據Hutchinson,19683。因此,濁流等不能列入以水為主的流體使沉積物搬運的物質運輸形式之中。還有人認為屬於塑性變形之類的蠕動(Creep)最好也不列入此種形式之內[Savage,19683,但這種形式的地滑目前在海底進行研究之例不多(Dill,19643故本文暫未涉及。
最近10年以來,由於聲波探測法已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海底地滑的實質問題才逐漸得到明確(據Moore等,1970~Roberts,1972),同時實驗性的研究工作已在開始進行亡據Hampton,19723 Einsele等,19743。因之目前海底地滑已可與陸上地滑所建立的分類亡女HHutchinson,19683進行比較研究。本文擬先就海底地滑的分類,然後對其原因進行探討。
海底地滑的分類
海底地滑有多種分類的可能,這裏只就通過聲波探測法查明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主要從形態上歸納為以下三種形式。此外還有從運動論的觀點對海底地滑試行歸納分類的C據Morgenstern,19673,但目前這方面的實證工作極為困難。
(1)層間地滑
傾斜平緩的斜坡上作平行狀態的滑動,陸地上地滑的深度與長度之比在1/10以下的,屬於一種薄層的地滑,一般稱為層間滑動。陸地上的泥流和流動地滑等均包括在這一形式之中。此類地滑是堅硬地層之上負載有鬆軟地層,或是堅硬地層中央有軟弱層等,地層顯示有異向性時,多產生這種界面。
(2)迴轉地滑(圓弧型地滑)
是產生於比較均質的厚層沉積物斜坡上的地滑,它是沿着崩坍較急且明顯呈圓弧狀的滑動面上形成的,因之崩落的塊體多向後迴轉,通稱圓弧型地滑。
(3)崩坍
指近似於從陡斜坡自由下落形式產生的崩落,它的產生與構成斜坡物質的粒徑或規模無關。類似於陸地上的山崩或者單純的崩坍。
海底地滑的成因
研究海底地滑問題,欲探明其成因,須掌握以下幾個內容,即:斜坡的剖面,滑動面的形態、大小、傾斜度,滑動面上、下的物質,間隙水壓力,沉積物密度,剪切阻力等。 [2] 
參考資料
  • 1.    北京地質學院區域地質教研室地貌教學組編.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中國工業出版社,1961
  • 2.    (日)奈須紀幸.海洋地質:地質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