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支

鎖定
地支,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中國傳統的一種文字記序符號,循環使用。 [3] 
十二地支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共同組成形成了中國古代傳統曆法紀年。
中文名
地支
外文名
Earthly
terrestrial branch [3] 
別    名
歲星
拼    音
dì zhī
定    義
十二月建(十二辰)
類    別
干支歷

地支簡介

地支dì zhī:《辭源》裏説,“干支”取義於樹木的“乾枝”。
地支 地支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的總稱。又稱十二支。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紀時、紀月。地支紀時就是將一日均分為12個時段,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時為23~1時,丑時為1~3時,等等,稱為十二時辰。地支紀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稱為子月,下一個月稱為丑月,等等。地支與十天干順序相配,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為週期用以紀日、紀年。
十二地支:干支歷將一年劃分為十二辰,“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古代天文學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轉而依次指為“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是陽曆月,不同於陰曆月(朔望,分為初一十五等),配十二地支,如建子、建醜、建寅等等。

地支干支關係

地支藏幹

子 —癸,醜 —己癸辛,
寅 —甲丙戊,卯 —乙,
辰 —戊乙癸,巳 —丙戊庚,
午 —丁己,未 —己丁乙,
申 —庚壬戊,酉 —辛,
戌 —戊辛丁,亥 —壬甲。

地支歌訣

子藏癸水在其中, 醜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 卯中乙木獨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 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併己土, 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藏戊土庚行壬, 酉藏癸水主行辛.
戌藏辛金及丁戊, 亥中壬水甲木存.

地支標記時間

銀河的形狀
銀河的形狀(1張)
地支的文字來源於古人對銀河形狀變化的總結,用來標記時間(單位:年)。
子,銀河形狀象鼠。
醜,銀河形狀象牛
寅,銀河形狀象虎。
卯,銀河形狀象兔。
辰,銀河形狀象龍。
巳,銀河形狀象蛇。
午,銀河形狀象馬。
未,銀河形狀象羊。
申,銀河形狀象猴。
酉,銀河形狀象雞。
戌,銀河形狀象狗。
亥,銀河形狀象豬。

地支來源

地支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最核心的內容,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最重要的符號。天文來自具體對天象的觀察。要言不煩,地支來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種一年的表達。
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地形起於崑崙之虛,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號曰‘防五’,兄弟十三人繼相治。乘風雨,夾日月以行。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共治一萬八千歲。天皇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
三命通會》:“夫幹猶木之幹,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後,先有天而後有地,由是氣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三皇之後,乃是中三皇。其首中天皇君,史書上説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號曰天靈,起於天靈山,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為人推為皇。其餘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佔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一説二萬八千年) [1] 
「天皇地皇人皇開治各二萬八千歲」。(語出《三皇經》,《路史》引)
「天地二皇俱萬八千歲」。(《路史》引《河圖》《帝系譜》)
發明數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萬。
發明天干: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1] 
發明地支: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天皇時發明。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
干支的發明,正是以天皇兄弟十三人的名稱命名,除了中央天皇天靈氏(亦曰天穹)外,還有兄弟十二人,為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閹茂、大淵獻。
天皇則以十兄弟為十天干,以閹茂、大洲獻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後來的地皇兄弟名)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合為十二地支。 [1] 
「天皇既老,聞西南岷山有後土夫人,生子十一人,以地為姓,長曰地鏗,兄弟俱少有聖德。天皇召之與語,果系不羣。地鏗之弟,一曰困敦,二曰赤奮若,三曰攝提格,四曰單閼,五曰執徐,六曰大荒落,七曰敦牂,八曰協洽,九曰涒灘,十曰作噩。天皇乃以己之少弟閹茂、大溯獻,配於地氏之下,曰十二支,以閼達下諸弟,曰十天干。」(明代徐道《歷代神仙通鑑》)
干支的發明標誌着最原始的歷法出現,配合數字用來計算年歲。在後來的傳承中,黃帝時代把干支之名簡化為一個字。在《史記》《爾雅》等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不過《史記》與《爾雅》的版本不一樣。
「大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語出《爾雅·釋天》)
「歲陽,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
從文獻記載來看,太古時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分別代表着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天皇的這一發明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干支,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1] 
地支來源古代天文二十八星宿 地支來源古代天文二十八星宿

地支年的代號命名

子代表鼠,醜代表牛,寅代表虎;卯代表兔,辰代表龍,巳代表蛇,午代表馬,未代表羊,申代表猴,酉代表雞,戌代表狗,亥代表豬。同時古人發現十二屬相的分佈很有特點,比如,鼠年旺的年份,北方的鼠更多,因此子為北方;我國東北的虎很兇很大,因此寅居東北;東南為沿海地帶,為龍之故鄉,因此辰居東南方。古人根據這種規律,發現了十二屬相與十二方位的關係,如下圖表示:(十二屬相圖、十二方位空間圖)
十二屬相圖
十二方位空間圖
同時,古人又發現木星也是圍繞着太陽旋轉,其週期近十二年。十二屬相顯象活動週期恰與木星繞太陽運轉週期相互對應。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定位為,地球上十二屬相的顯象活動交替輪迴的變化是受到木星繞太陽運轉規律的影響所產生,木星、太陽、地球三者在運行時構成了一定的角度關係,它們本身放射出來的能量場由於每年所處位置的不同,在地球上形成的能量場也不同,當形成的能量場適合於鼠的生長時,鼠就特別多、特別旺,就叫做子年。這一年出生的人總是或多或少的帶有點鼠的性格特點。同樣可以推知;當木星與地球、太陽之間構成的角度關係放射出來的能量場適合牛的生長時,牛就膘肥體壯,就叫丑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就多少帶有點牛脾氣……由此,可以説,木星的運轉規律決定着地球上十二屬相的變化,十二屬相與十二空間方位代號就是古人強命名的十二地支,由此可知十二屬相、十二空間方位、十二地支,三者統一的強命名代號為――十二地支。
因地支是地球圍繞着太陽公轉的一個橢圓軌跡其度數為365又1/4度,其地磁的場能反映應定位為365又1/4度,365又1/4除以十二得出每一地支所佔的方位空間度數為30.4375度;因其相對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場能,相對而言對人類吉凶禍福的變化也不同。
紀年
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紀年;從漢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號加天干地支紀年; 民國初期用民國誕生時間來紀年兼或使用公元紀年,民國以後廣泛採用公元紀年。
天干(Heavenly Stems)表示次序
地支(Earthly Branches)計算時日
干支年份
春節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確定下來的。辛亥革命後,皇帝年號被廢除,而干支紀年一直沿用。1912年,孫中山先生宣佈廢除舊曆,採用公曆紀年。到了1914年,時任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頒佈法令,規定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在此之前,傳統上以立春作為歲首。而民國的老黃曆,上面還是以立春為一個生肖年開始的節點。
“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古代曆法》一書中闡述了干支紀年是干支歷的一部分,且從立春起算!並明確指出2000多年來干支歷與農曆(數序紀時)“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統”!意思很明白,自古農曆就借用干支來紀年。但農曆從正月初一起算不能改變干支紀年從立春起算這一原則
下表中所列公曆年月日均為農曆正月初一所在之日,而農曆是數序紀時,干支歷卻是天干地支這一存有天地密碼的紀時,二者是不同的歷法。固自古以來干支、五行、生肖存在着關聯性,只與干支歷有關。
第一循環開始
第一循環結束
第二循環開始
第二循環結束
干支
五行
生肖
1900年1月31日
1901年2月18日
1960年1月28日
1961年2月14日
庚子
1901年2月19日
1902年2月7日
1961年2月15日
1962年2月4日
辛丑
1902年2月8日
1903年1月28日
1962年2月5日
1963年1月24日
壬寅
1903年1月29日
1904年2月15日
1963年1月25日
1964年2月12日
癸卯
1904年2月16日
1905年2月3日
1964年2月13日
1965年2月1日
甲辰
1905年2月4日
1906年1月24日
1965年2月2日
1966年1月20日
乙巳
1906年1月25日
1907年2月12日
1966年1月21日
1967年2月8日
丙午
1907年2月13日
1908年2月1日
1967年2月9日
1968年1月29日
丁未
1908年2月2日
1909年1月21日
1968年1月30日
1969年2月26日
戊申
1909年1月22日
1910年2月9日
1969年2月27日
1970年2月5日
己酉
1910年2月10日
1911年1月29日
1970年2月6日
1971年1月26日
庚戌
1911年1月30日
1912年2月17日
1971年1月27日
1972年2月14日
辛亥
1912年2月18日
1913年2月5日
1972年2月15日
1973年2月2日
壬子
1913年2月6日
1914年1月25日
1973年2月3日
1974年1月22日
癸丑
1914年1月26日
1915年2月13日
1974年1月23日
1975年2月10日
甲寅
1915年2月14日
1916年2月2日
1975年2月11日
1976年1月30日
乙卯
1916年2月3日
1917年1月22日
1976年1月31日
1977年2月17日
丙辰
1917年1月23日
1918年2月10日
1977年2月18日
1978年2月6日
丁巳
1918年2月11日
1919年1月31日
1978年2月7日
1979年1月27日
戊午
1919年2月1日
1920年2月19日
1979年1月28日
1980年2月15日
己未
1920年2月20日
1921年2月7日
1980年2月16日
1981年2月4日
庚申
1921年2月8日
1922年1月27日
1981年2月5日
1982年1月24日
辛酉
1922年1月28日
1923年2月15日
1982年1月25日
1983年2月12日
壬戌
1923年2月16日
1924年2月4日
1983年2月13日
1984年2月1日
癸亥
1924年2月5日
1925年1月24日
1984年2月2日
1985年2月19日
甲子
1925年1月25日
1926年2月12日
1985年2月20日
1986年2月8日
乙丑
1926年2月13日
1927年2月1日
1986年2月9日
1987年1月28日
丙寅
1927年2月2日
1928年1月22日
1987年1月29日
1988年2月16日
丁卯
1928年1月23日
1929年2月9日
1988年2月17日
1989年2月5日
戊辰
1929年2月10日
1930年1月29日
1989年2月6日
1990年1月26日
己巳
1930年1月30日
1931年2月16日
1990年1月27日
1991年2月14日
庚午
1931年2月17日
1932年2月5日
1991年2月15日
1992年2月3日
辛未
1932年2月6日
1933年1月25日
1992年2月4日
1993年1月22日
壬申
1933年1月26日
1934年2月13日
1993年1月23日
1994年2月9日
癸酉
1934年2月14日
1935年2月3日
1994年2月10日
1995年1月30日
甲戌
1935年2月4日
1936年1月23日
1995年1月31日
1996年2月18日
乙亥
1936年1月24日
1937年2月10日
1996年2月19日
1997年2月6日
丙子
1937年2月11日
1938年1月30日
1997年2月7日
1998年1月27日
丁丑
1938年1月31日
1939年2月18日
1998年1月28日
1999年2月15日
戊寅
1939年2月19日
1940年2月7日
1999年2月16日
2000年2月4日
己卯
1940年2月8日
1941年1月26日
2000年2月5日
2001年1月23日
庚辰
1941年1月27日
1942年2月14日
2001年1月24日
2002年2月11日
辛巳
1942年2月15日
1943年2月4日
2002年2月12日
2003年1月31日
壬午
1943年2月5日
1944年1月24日
2003年2月1日
2004年1月21日
癸未
1944年1月25日
1945年2月12日
2004年1月22日
2005年2月7日
甲申
1945年2月13日
1946年2月1日
2005年2月8日
2006年1月28日
乙酉
1946年2月2日
1947年1月21日
2006年1月29日
2007年2月17日
丙戌
1947年1月22日
1948年2月9日
2007年2月18日
2008年2月6日
丁亥
1948年2月10日
1949年1月28日
2008年2月7日
2009年1月25日
戊子
1949年1月29日
2005年2月16日
2009年1月26日
2010年2月13日
己丑
1950年2月17日
1951年2月5日
2010年2月14日
2011年2月2日
庚寅
1951年2月6日
1952年1月26日
2011年2月3日
2012年1月22日
辛卯
1952年1月27日
1953年2月13日
2012年1月23日
2013年2月9日
壬辰
1953年2月14日
1954年2月2日
2013年2月10日
2014年1月30日
癸巳
1954年2月3日
1955年1月23日
2014年1月31日
2015年2月18日
甲午
1955年1月24日
1956年2月11日
2015年2月19日
2016年2月7日
乙未
1956年2月12日
1957年1月30日
2016年2月8日
2017年1月27日
丙申
1957年1月31日
1958年2月17日
2017年1月28日
2018年2月15日
丁酉
1958年2月18日
1959年2月7日
2018年2月16日
2019年2月4日
戊戌
1959年2月8日
1960年1月27日
2019年2月5日
2020年1月24日
己亥

地支其它

地支專家分析

《易經雜説》中説:“五行和天干配合,包涵了這許多,再下來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地支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寫作“地枝”,表示乾的分叉,其實就是“支”,支持的支。地球本身的作用,亦就是太陽系中,月亮和地球發生的作用,節氣的關係作用,後面再詳述。
關於地支這一套東西,如果只研究《周易》的學術思想和大的原理原則,則不必要研究五行和干支。如果要了解中國幾千年來,《易經》八卦用於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關係,就必須先了解五行干支了。有一位學科學的教授,從國外寫信來問一些問題,因為國外出了一本書,認為地球南極有一個洞,洞中有另外一個世界,並且有人類,飛碟也是從地球中心發出來的等等,這和《易經》有一定的關聯。我回信告訴他,這並算不稀奇,中國古代人早就認識到地球是活動的,至於地球中心有沒有人類,暫時並無定論。關於地球的中間南北極是相通的問題,道家在幾千年前就説了,而且還説地球裏各地都是相通的,這些話都是有書為證的,不過我們大家沒有去注意它罷了。也有一説黃帝的陵墓後面有一個洞,可以通到南京。這些道家的説法,都可在《道藏》中找到。
上面這個故事,是要説明五行干支的思想,和原始的天文、地球物理有絕對的關係。
我們知道天干有十個,就是五行的兩極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陰陽變化。而支六位數,是陰陽之道產生變化而成十二位。至於這些名稱的由來,與《周易》沒有多大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另外一種學説的系統,這在前面也曾經提到過。至於天干每一個字的定義,有很多種解釋。究竟那一種解釋完全正確,很難下個定論:如子是萬物發生的現象。醜是樞紐的意思等等,各有各的解釋,暫時不去討論它。另外以中國文化發展史,站在軍事哲學的觀點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等十天干,也有些人解釋為古代十種武器的代表,如“甲”是一根木杆上裝一種利器、“乙”是一把刀等等,莫衷一是,究竟那一種説法對,沒有定論。

地支甲骨文分析

從干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源於十天干衍生。
癸孕甲,稱子
己孕庚,稱醜
乙孕丁,稱寅
乙孕丙,稱卯
己孕辛,稱辰
丁孕己,稱巳
丁孕戊,稱午
戊孕庚,稱未
辛孕癸,稱申
辛孕壬,稱酉
戊孕辛,稱戌
癸孕乙,稱亥
奧秘
這同樣是個千古之謎,也是玄學之迷,揭開這個謎,就是揭開玄學之謎的開端,就可以探尋到古玄學的真諦,還古玄學――預測學本來的真面目,同時,還可以破除封建迷信。十二地支決不是古人憑空創造的,傳説有黃帝創造十二地支和十二屬相,在《山海經》、《淮南子》、《尚書》、《呂氏春秋》等典籍中均有記載。
據傳,十二屬相和十二地支來源於古人對自然界的長期觀察、積累的經驗。有句俗語説:“西南的猴子,西方的雞;東北的老虎,西北的豬。”略有地支知識的人都知道在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方位中,申為猴、位居西南;酉為雞,位在西方;寅為虎,位在東北;亥為豬,居於西北,由此可知,地支的來歷是有一定自然科學規律依據的。
現代天文學及考古學支持的説法是:歲星也叫“歲”,就是木星。古人把天體中黃道附近的一周天,分為星紀、玄枵、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十二次,歲星由西向東(逆時針)運行,每年行經一次,十二年(11年10月)繞天一週。當其運行到某一“次”,就稱某某年、如在壽星,這一年就叫壽星年。但因為木星的運行週期並非是準確的12年,它在黃道中的運行位置也會發生不同的偏移與變化,後世就形成了新的太歲紀年法——由於歲星由西向東運行,和由東向西(順時針)配以十地支的“十二辰”順序恰好相反,歲星紀年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人們假設了一個與十二辰同步的“太歲”,並給起了攝提格、執徐、大荒落等十二個名稱來紀年,這種紀年方法稱太歲紀年法。這是地支的考古起源説 。

地支應用

地支陰陽區分

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醜、卯、巳、未、酉、亥為陰。 [4] 

地支十二支與五行

寅卯屬木,寅為陽木,卯為陰木。
午巳屬火,午為陽火,巳為陰火。
申酉屬金,申為陽金,酉為陰金。
子亥屬水,子為陽水,亥為陰水
辰戌醜未屬土,辰戌為陽土,醜未為陰土。
未戌為乾土,醜辰為濕土。乾土者其中藏火,濕土者其中藏水。

地支四時方位

寅卯東方木,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
辰戌醜未四季土。
少陽見於寅,壯於卯,衰於辰。寅卯辰屬木,司春,為東方。
太陽見於巳,壯於午,衰於未。巳午未屬火,司夏,為南方。
少陰見於申,壯於酉,衰於戌。申酉戌屬金,司秋,為西方。
太陰見於亥,壯於子,衰於醜。亥子醜屬水,司冬,為北方。

地支十二月建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
三月建辰,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六月建未,
七月建申,八月建酉,
九月建戌,十月建亥,
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
傳統的月建干支歷月份為準,只因鬥建在一年的循環上與地球環繞太陽活動的迴歸年時間一致。干支歷採用以節氣為綱的做法,即寅月以立春至驚蟄,餘類推。 [2] 

地支十二時辰

23-01 點為子時,01-03 點為丑時
03-05 點為寅時,05-07 點為卯時
07-09 點為辰時,09-11 點為巳時
11-13 點為午時,13-15 點為未時,
15-17 點為申時,17-19 點為酉時
19-21 點為戌時,21-23 點為亥時。

地支十二生肖

丑牛寅虎卯兔
辰龍巳蛇,午未羊

地支配人身

子為耳,醜為胞肚,
寅為手,卯為指,
辰為肩、胸,巳為面、咽齒
午為眼,未為脊樑,
申為經絡,酉為精氣,
戌為命門、腿足,亥為頭。

地支地支配臟腑

寅為膽,卯為肝,
午為心,巳為小腸,
辰戌為胃,醜未為脾,
申為大腸,酉為肺,
子為腎、心包,亥為膀胱、三焦。

地支作用

地支化合

地支六合:子醜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相合者,有合作、結合、和好之意,人出生的年月日時 —四柱的地支中,見上面一組或兩組者,即為相合。相合,分生合與克合,生合有:寅亥合,亥水生寅木;辰酉合,辰土生酉金;午未合,午火生未土。克合有,子醜合,醜土克子水;卯戌合,卯木克戌土;巳申合,巳火克申金。此為合之正克。亦有合之反克之理存焉,如子水旺而醜弱,為子水克醜土;戌土旺而卯弱,為土克木;申金旺而巳弱,為金克火。
合化的程度,看化神的旺衰,化神越旺,則合化程度越大;化神越衰,則合化程度越小。
命局喜合而有合者,主吉慶,人際關係好,好事不找自來,想不要都不行。命局忌合而有合者,主兇災,人際關係不好,壞事不找自來,想推也推不掉。
在這六合中,每一對組合也都有自己的特徵。
子醜合稱為逆合、泥合或湊合。因為醜土本身會剋制子水,在閤中有牽制剋制的含義。就好像一對夫妻相互之間沒什麼很深的感情,在湊合着過日子一樣。在實際應用中,代表着所映射的事情處於一種好壞參半,先好後壞的狀態,也代表着做事情的人並非真正心甘情願的在做事。
寅亥合雖然是生合,但是寅木參天破亥水,因此它們這對組合,在實際應用中也代表事情不是那麼地圓滿,好中稍有不足。
卯戌合被稱為淫合,自焚之合。表面上,卯木克戌土,實際上,戌土乾燥且為火庫。卯木合之那是有進無出,被徹底燒個精光。卯木在這對組合中,性子太沖,沒有主見和定力。在實際應用中,就代表着事情雖然進展很快(合象),但是卻是很沒有理智的。特別在男女關係上,它代表着“為君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一種沒有理智的戀愛關係
辰酉合又叫暗合。代表着事情是在私下裏進行的,沒有公開。例如很多明星的地下戀,就是辰酉合的一種具體現象。
巳申合就好像一對夫妻,相互之間經常吵架,但是分開又非常想念對方,沒了對方活不下去一樣。因此它叫做刑合。
午未合叫做天作之合。午火生未土,氣勢純粹。它代表公開,光明正大,實心實意毫不遮掩。
·地支三合局
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醜合化金局。
三合局是生、旺、墓三者成局。水長生於申,旺於子,墓於辰,故申子辰合水局。木長生於亥,旺於卯,墓於未,故亥卯未合木局。火長生於寅,旺於午,墓於戌,故寅午戌合火局。金長生於巳,旺於酉,墓於醜,故巳酉醜合金局。
生旺半合局:申子半合水局,亥卯半合木局,寅午半合火局,巳酉半合金局。生旺半合局,其力次於三合局。
墓旺半合局:子辰半合水局,卯未半合木局,午戌半合火局,酉醜半合金局。墓旺半合局,其力小於生旺半合局。
生墓半合局:亥未拱木局,申辰拱水局,巳醜拱金局,寅戌拱火局。生墓半合局,其力最小。
三合局化財為財旺,財為喜用者,則利商海運營,財多利厚,多得人和之利,多得妻利,女人之利,富貴悠悠。財為忌仇者,多被財物所困累,多被妻和女人所累,災咎,也多因財、女人所致,一生奔波勞碌。
三合局化官為官旺,官為喜用者,則利仕途揚鞭,多得人和之利,多得他人提攜,官運亨通。若官為忌仇者,有官有權者,多被名權所困所累;平民百姓者,一生多官非口舌,膽小懦弱,病傷不斷。
三合局化印為印旺,印為喜用者,多主文貴,多利文教、士途;為忌仇者,靠山多而無靠山,難以自立成事。

地支相沖

地支六沖,即:子午衝,醜未衝,寅申衝,卯酉衝,辰戌衝,巳亥衝。
地支相沖,是方位對沖,子水在正北,午火在正南,醜寅居東北,未申居西南,卯居正東,酉居正西,辰巳居東南,戌亥居西北。都是處在相對的位置上,所以是對沖。相沖為互相撞擊,衝擊,亦有相剋之意。四柱逢衝,或四柱逢歲運之衝,有吉有兇,衝去忌神、仇神為吉,衝去喜神、用神為兇。從事物的現象看,好事、吉慶之事喜合,壞事、憂煩、兇咎之事宜衝。
六沖,乃五行之相沖相剋,除了方位相沖,其支中藏幹亦有沖剋之義。子午衝,子中癸水克午中丁火,午中巳土克子中癸水。醜未衝,醜中辛金、癸水克未中之乙木、丁火,未中巳土、丁火亦克醜中的癸水、辛金。寅申衝,寅中之丙火克申中之庚金,申中之壬水亦克寅中之丙火。卯酉衝,酉中之辛金克卯中的乙木。巳亥衝,巳中的戊土克亥中的壬水,亥中的甲木、壬水亦克巳中的戊土、丙火。辰戌衝,辰中的癸水克戌中之丁火,戌中的辛金克辰中乙木。
支中藏幹沖剋誰勝誰敗,要看沖剋雙方五行的旺衰強弱而定,力量強大者勝,力量弱小者敗。敗者亦稱受損受傷。凡四柱干支(包括支中藏幹)五行受損傷者,具代表命主本人自然屬性(如身體等)中有某方面虛弱或傷病。社會屬性之吉凶,主要看喜用神之受損受益,忌仇神受損受益而定之。
相沖有距離之分,緊貼相沖,如年與月、月與日、日與時距離最近,其衝力亦越大;隔柱相沖,如年與日、月與時,距離次近,其力次大;遙衝如年與時,距離最遠,衝力亦越小。距離近,衝力大應吉應兇亦大;距離遠,衝力小,應吉應兇亦小。
命中逢衝多主動,包括變動(職業、居所)與走動。女命逢衝易損胎。

地支相刑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為恃勢之刑。
未刑醜、醜刑戌、戌刑未,為無恩之刑。
子刑卯、卯刑子,為無禮之刑
辰午酉亥自刑。
刑亦主動,是刑動,其動幅一般小與衝。自然屬性的災病,主要看被刑傷之五行。社會屬性之吉凶,則主要看喜用與忌仇神之損益。古有刑主傷病、官非之説,有一定道理,很多四柱逢刑之人一生多傷病官非。但又不盡然,有一部分人,一生少傷病或無傷病,亦無官非。所以,凡看生剋制化,刑衝合害,都要一分為二,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相刑亦有吉有兇。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醜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相害也是相剋,相害之吉凶,一看受損受傷之五行,二看喜忌神之損益。
參考資料
  • 1.    三皇五帝之前中後九皇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9-03-25]
  • 2.    易新.解讀老黃曆:廣州出版社,1998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農曆的編算和頒行:GB/T 33661-2017[S]. 2017.
  • 4.    (清)袁樹珊.潤德堂叢書全編 新命理探源 2:華齡出版社,2019.03: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