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壇

(北京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地壇(Altar of Earth),又稱方澤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地壇公園內,與天壇遙相對應,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是舊時北京城“五壇八廟”之一 [1]  [17] 
地壇佔地面積42.7萬平方米,建有兩重壇牆,將壇域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內壇牆四面開門,北門三間,東、西、南各一間。外壇牆僅西面開門。佈局以北向為上,三組主要建築集中在內壇,即中軸線上(中軸線略偏於東部)的方澤壇建築羣、皇祗室建築羣和方澤壇西北部的齋宮。此外,地壇內還有神庫、宰牲亭、鐘樓、神馬殿等附屬建築 [18] 
1984年5月24日,地壇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2006年5月25日,地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地壇
外文名
Altar of Earth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地壇公園內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427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5月1日—10月31日:6:00—21:30;11月1日—4月30日:6:00—20:3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299-3-002
別    稱
方澤壇

地壇歷史沿革

明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方澤壇。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方澤壇改稱地壇 [18]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6月,建方澤壇祭拜二殿 [3] 
清雍正八年(1730年),地壇齋宮重建 [4]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地壇神庫的南殿及兩井亭建成 [5]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地壇方澤壇將黃琉璃磚壇面改換為艾青石鋪墁 [6] 
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清帝溥儀為籌款救濟日本災民,而首次開放地壇 [1] 
民國十四年(1925年),地壇闢為“京兆公園”向巿民開放 [1]  ,並在皇祇室設“通俗圖書館” [7] 
民國十七年(1928年),京兆公園改稱“市民公園” [1]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侵華日軍修建西郊機場,將徵地內居民遷移到地壇居住,地壇遂停止開放。
1957年4月,市民公園恢復並改稱“地壇公園 [1] 
1965年,地壇鐘樓拆除 [8] 
1986年,地壇皇祇室被闢為“地壇文物陳列室” [7] 

地壇建築格局

地壇佔地面積42.7萬平方米,建有兩重壇牆,將壇域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內壇牆四面開門,北門三間,東、西、南各一間。外壇牆僅西面開門,外壇門至安定門外大街之間是一條壇街,街西端有三間四柱七樓木牌樓一座。整體佈局以北向為上,三組主要建築集中在內壇,即中軸線上(中軸線略偏於東部)的方澤壇建築羣、皇祗室建築羣和方澤壇西北部的齋宮。此外,地壇內還有神庫、宰牲亭、鐘樓、神馬殿等附屬建築 [18] 
地壇總平面圖 地壇總平面圖

地壇建築特色

地壇是僅次於天壇的第二大壇,建築從總體平面佈局到圍牆、方澤壇的建造以及一系列建築上都體現出來了“方”、“陰”、“黃”等中國古代認為的大地的屬性和特徵,從而與天壇以象徵蒼天的圓形和陽數為母題而不斷重複出現的情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18] 
方澤壇拜壇並不高大,卻隱含着象徵、對比、誇張、透視效果、視錯覺、突出光影等一系列建築藝術手法 [18] 
首先,利用象徵的手法表達了古代“天圓地方”“天陽地陰”和“天青地黃”的説法 [18] 
其次,最大限度地淨化周圍的建築物(方澤壇內不種植草一木),使其儘可能地以較簡練的形式出現,從而形成了一個高度簡潔的環境。全壇方形平面由外向內的向心式重複構圖,使位於中心的那座體量不高不低的方形拜壇顯得異常突出。同時,將壇的內外兩層牆有意壘砌成不同的高度,這種加大遠景、縮小近景、尺寸層層遞進的手法,加強了透視深遠的效果 [18] 
最後,在色彩運用方面全部方澤壇只用了黃、紅、灰、白四種顏色,便完成了象徵、對比和過渡,形成了協調藝術整體、營造氣氛的作用。拜壇側面貼黃色琉璃面磚,既表明其皇家建築規格,又是地的象徵。方澤壇以白色為主色調,與周圍鮮豔的紅色和黃色相間的圍牆形成鮮明對比,白色的欞星門為整座建築增添了高潔的感覺,而白色與紅色之間又以灰磚作為分割和過渡,這樣使整組建築既反映了大地的樸實,色彩上又不致非常單調。而方澤壇外圍蒼松翠柏的映襯,又使拜壇的輪廓十分鮮明 [18] 

地壇主要建築

地壇牌樓

牌樓
牌樓(2張)
牌樓也稱牌坊,是地壇主門——西門的第一座建築物。原牌樓現已無存,現存為根據清乾隆時期所建式樣,於1990年新建。牌樓高13.5米,三間四柱七樓式樣,綠色的琉璃瓦面,彩畫以本“天龍地鳳”之説,繪以單鳳圖和牡丹圖案,正面中心有“地壇”二字,背面核心有“廣厚街”字樣 [9] 

地壇方澤壇建築羣

  • 綜述
方澤壇
方澤壇(11張)
方澤壇建築羣有內外兩重方形壝牆,外壝牆邊長133米,內壝牆邊長86米。壝牆四周正中均建有欞星門,北面三座,其餘均一座。壝牆內正中為方澤壇。下層東側設兩座從祀五嶽五鎮、五陵山的石座,刻以山形花紋;西側設兩座從祀四海、四瀆的石座,刻以水形花紋,石座上各鑿有四個水槽。壇四周按照《周禮》中“夏至日祭地祗於澤中方丘”的説法,環繞祭祀時注水用的澤渠,方澤壇也以此名之。渠西南有白石龍頭,祭前由暗溝從方澤壇西側的神庫院的井亭引水注入澤中,深以龍口為度 [6]  [18] 
  • 欞星門
欞星門
欞星門(9張)
內外牆北面各三座漢白玉欞星門,均為兩柱一門形式,安兩扇五抹直欞槅扇門。外牆欞星門台基高0.15米、闊19.05米、深3.17米,兩邊設以五連礓䃰。中門淨空寬3.35米、高3.7米,邊門淨空寬2.55米、高2.89米。內牆欞星門台基高0.15米、闊18.72米、深3.11米。中門淨空寬2.57米、高2.93米,邊門淨空寬2.16米、高2.67米。內外牆東、西、南三面各一座漢白玉欞星門,均為兩柱一門形式。外牆欞星門台基高0.15米、闊5.46米、深3.15米。門淨空寬2.52米、高2.88米。內壝牆欞星門台基高0.15米、闊5米、深3.15米。門淨空寬2.13米、高2.5米 [18] 
  • 方澤壇
方澤壇拜壇立面圖 方澤壇拜壇立面圖
方澤壇,俗稱拜壇或拜台,北向,平面正方形,二層,上層高1.28米,邊長20.28米,下層高1.25米,邊長35.84米,上下兩層各八級台階。壇面墁正方形白色石塊。上層壇面的中心是用36塊邊長1.06米的正方形艾葉青石鋪墁成縱橫各六塊的方形平面。其四周又劃分為八個區,每區以64塊(8乘8)邊長82釐米的正方形艾葉青石鋪墁成每邊為八塊的正方形。下層又分為16個區(2乘8),每區同樣以64塊(8乘8)方艾葉青石鋪墁成每邊為八塊的正方形。上下兩層壇台台階均為八級,下層台階寬3.8米,上層台階寬3.4米,均為青白石所制 [18] 

地壇皇祗室建築羣

皇祇室
皇祇室(13張)
皇祗室建築羣位於方澤壇南,坐南朝北,大門北向,為琉璃門形式,歇山頂,黃琉璃瓦屋面,方券洞一座。皇祗室北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頂,黃琉璃瓦屋面,斗拱為一斗二升交麻葉,山花為金錢綬帶。殿內樑架為徹上明造。室內正中設漢白玉須彌座,高0.86米,闊1.91米,進深1.61米,上奉“皇地祇”牌位神龕。東西兩壁各設須彌座一座,高0.86米,長5.14米,寬0.87米,上面供奉着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五陵山諸神位。次間與梢間前後金柱間東西兩邊各設三座須彌座,高0.8米,方1.6米,上奉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清世宗、清高宗六帝牌位。每逢夏至大祀方澤時,由禮部侍郎將諸神位請至祭壇上安置於各自的神位上,祭祀完畢後又請回此殿安奉。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由太常寺官員來此上香行禮 [7]  [18] 

地壇神庫院

神庫院位於方澤壇西,前後兩進院落,周圍圍以垣牆,東西68.2米,南北72.7米。大門北向,琉璃門形式,硬山頂,簡瓦綠剪邊屋面。前院正殿為神庫,是安放迎送神位時所用的鳳亭、龍亭和皇祗室修繕期間供奉神位的地方,面闊五間,懸山頂,綠琉璃瓦屋面。西配殿為神廚,是製作祭祀食品的地方;東配殿為祭器庫,是存放銀、銅、陶瓷等祭祀器物的地方(金祭器存放在故宮太常寺內)。東西配殿各五間,懸山頂,綠琉璃瓦屋面。院內東北和西北各一座井亭,均為盝頂,綠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一斗三升斗拱。東井亭專為方澤壇內渠注水,西井亭專為神廚供水。後殿為樂器庫,是存放祭祀樂器和樂舞生服的庫房,面闊五間,硬山頂,綠琉璃瓦屋面。院內各殿彩畫均為雙鳳枋心 [5]  [18] 

地壇齋宮

齋宮
齋宮(3張)
齋宮位於方澤壇西北,坐西朝東,一進院落,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時齋戒的地方。大門東向,為琉璃門形式,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旋子彩畫,一字枋心。正殿坐西朝東,面闊七間,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檐下施單翹單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畫。殿前月台三面圍以漢白玉欄板,正面三出陛,中為九級,中間鑲嵌漢白玉丹陛石,上雕刻瑞雲、壽山、福海等紋飾;左右各為七級;南北兩側各一出陛,也為七級。南北配殿各一座,面闊七間,懸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一斗三升斗拱,旋子彩畫。各殿彩畫同為象徵地的雙鳳枋心 [4]  [18] 

地壇宰牲亭

宰牲亭,是古代皇家祭地前宰殺祭祀用的牲畜(犢、冢、羊、鹿)的場所。每逢祭祀前一天子時初刻,在此舉行宰牲儀式。疏璃門一間。亭北向,面闊三間,重檐歇山頂,簡瓦綠剪邊屋面,檐下均為一斗三升斗拱,旋子彩畫,雙風枋心。殿南側有灶房三間與宰牲亭搭接,面闊同正殿 [11]  [18] 

地壇神馬殿

神馬殿
神馬殿(2張)
神馬殿位於齋宮北,是祭祀時餵養御馬的地方,亦稱神馬圈。殿北向,面闊五間(19.55米),進深7.5米,懸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旋子彩畫,一字枋心。殿周圍圍以垣牆,東西各一門 [10]  [18] 

地壇鐘樓

鐘樓
鐘樓(7張)
鐘樓位於齋宮東北,神馬殿東,東向,為三間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的正方形建築,通面闊12米多。樓內有古鐘一口,青銅素鍾,鐘面上鑄“大明嘉靖某年某月某日製”字樣,高2.58米,直徑1.56米,重2320千克。由於年久失修,現建築為復建 [8]  [18] 

地壇文物價值

地壇是中國現存較大的祭地之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建築處處體現出中國古代對“地”的認識 [1]  [18] 

地壇文物保護

1981年,地壇方澤壇按清乾隆時期形制修復 [6] 
1984年5月24日,地壇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1990年,地壇牌樓根據清代乾隆時所建式樣復建 [9] 
1999年,地壇神馬殿進行挑頂大修 [10] 
2000年,地壇鐘樓按原樣重建 [8] 
2006年5月25日,地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地壇歷史文化

地壇祭祀制度

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後,對北京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壇廟建設擺在首位。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六月,郊廟建設便開始動工。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天、地壇完工,明成祖朱棣將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敝壯麗過之”。 明嘉靖年間,嘉靖帝認為祭祀當中“天地合祭”不合古代禮制,明嘉靖九年(1530年),恢復明太祖“天地分祭”的制度,又分別建造圜丘壇祭天,方澤壇祭地,朝日壇夕月壇祭祀日月。經過明嘉靖年間對壇廟祭祀制度的系列改革,形成了左祖右社、四郊分祀、先農、祈谷並舉的新格局,從而奠定了北京祭壇格局的基礎。清師入關後,沿襲明制,仍將嘉靖朝的壇廟制度引為成法遵行。清光緒三十二年(1905年),光緒帝停止先農、朝日、夕月、方澤諸壇的親祀 [12] 

地壇祭祀活動

祭祀活動
祭祀活動(1張)
地壇祭祀共分九個儀程,即迎神、奠玉帛、進組、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望瘞等。各儀程演奏不同的樂章。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組成的古代天子專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1742年)額定地壇設文、武、樂舞生480人,執事生90人。每進行一項儀程,皇帝都要分別向正位、各配位、各從位行三跪九叩禮,從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頭200多下,歷時兩小時之久。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帝王來説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皇帝到年邁體衰時,一般不親詣致祭,而派遣親王或皇子代為行禮。如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親詣地壇致祭26次,而後21年則全部由親王、皇子代祭 [13] 
地壇祭地現場的紀律要求極嚴。皇帝經常旨渝:陪把官員,必須虔誠整肅,不許遲到早退,不許咳嗽吐痰,不許走動喧譁,不許閒人偷覷,不許紊亂次序。否則,無論何人,一律嚴懲。據史料記載:清嘉慶二十四年五月廿四日,因恭修皇祇室內乾隆皇帝之神座,而派遣成親王代行祭告禮。由於成親王向列聖配位行“終獻”禮時,亂了先東後西之次序,事後被革職退居宅邱閉門思過,並罰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此例可見君王對祭地禮儀之嚴肅認真。祭祀結束後,按制度規定要向有關官員分賜食肉,叫“頒胙”。祭前,由太常寺負責登記造冊,併發給胙單,(取肉證)至各衙門。祭畢,各衙門持昨單各自到祭所領取。據記載:宗人府內閣各10斤,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樂部、京道各7斤,太常寺蠻儀衞、詹事府順天府太僕寺光祿寺鴻臚寺、六科五城各5斤,翰林院起居注國子監太醫院欽天監中書科各4斤 [13] 

地壇五壇八廟

舊時老北京有句俗語:“東單西四鼓樓前,五壇八廟頤和園。”這幾處地方是舊北京的鬧市區或壇廟、名勝的典型代表,昔日在北京享有較高的聲譽。“五壇”是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均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兩朝帝王們祭天、地、日、月、山川、太歲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八廟”係指太廟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雍和宮堂子文廟北京孔廟)和歷代帝王廟。這幾處在封建時代都是帝王們祭祀列祖列宗、神佛、歷代聖賢先哲的地方。除奉先殿、傳心殿在故宮內,其餘皆在城內 [17] 

地壇旅遊信息

地壇地理位置

地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地壇公園內 [14] 

地壇開放時間

地壇公園:5月1日—10月31日:6:00—21:30;11月1日—4月30日:6:00—20:30。
皇祇室:8:30—17:00 [14] 

地壇門票價格

皇祇室票價:5元/人 [14] 

地壇交通路線

  • 公交
地壇公園南門:北京市內乘坐13、116、44、130、684、75、18、200、142路公交車前往。
地壇公園西門:北京市內乘坐104、108、124路公交車前往;北京市內乘坐3、18、27、75、113、119、301、430、141、專7路公交車前往。
地壇公園北門:北京市內乘坐125路公交車前往。
地壇公園東門:北京市內乘坐125、117路公交車前往 [15] 
  • 地鐵
地壇公園南門:北京市內乘坐地鐵2、5號線,在雍和宮站下車前往。
地壇公園西門:北京市內乘坐地鐵2號線,在安定門站下車前往。
地壇公園北門:北京市內乘坐地鐵5號線,在和平里北街站下車前往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