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

鎖定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莖細長,高20-26釐米,在基部分枝或不分枝,略被倒伏的微柔毛或近無毛。
拉丁學名
SalviascapiformisHance var.scapiformis
別    名
山字止
田芹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唇形科
鼠尾草屬
地埂鼠尾草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野芝麻亞科
鼠尾草族
亞    屬
鼠尾草亞屬
中文學名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
鼠尾草系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形態特徵

整體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線稿圖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線稿圖 [2]
一年生草本;鬚根密集,纖細,自下部莖節生出。 [1] 
莖細長,高20-26釐米,在基部分枝或不分枝,略被倒伏的微柔毛或近無毛。 [1] 
葉常為根出葉或近根出葉,稀有莖生葉,根出葉多為單葉;間或有分出一片或一對小葉而成複葉,葉柄長2.5-9釐米,扁平,無毛或略被微柔毛,葉片心狀卵圓形,長2-4.3釐米,寬1.3-3.6釐米,尖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具淺波狀圓齒,薄紙質,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青紫色,除脈上被短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複葉的頂生小葉較大,側生小葉小或成狹片或近於減退,莖生葉很少,間有1-2對,葉柄短或近於無柄,葉片與根出葉者相同,但較小。 [1] 
輪傘花序6-10花,疏離,組成長10-20釐米的頂生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卵圓狀披針形,長2-5毫米,先端鋭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綠色;花梗長1.5毫米,與花序軸被短柔毛。 [1] 
花萼筒形,長4.5毫米,外面近於無毛,稀生淺黃色腺點,背部常染紅色,內面上部被微伏毛,二唇形,上唇半圓狀三角形,全緣,先端有小尖突,下唇淺裂成二齒,齒三角形,鋭尖。 [1] 
花冠紫色或白色,長約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內面在冠筒中部略上方有小疏柔毛毛環,冠筒略伸出萼外,近等大,寬0.75毫米,至喉部略寬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兩側褶合,先端深凹,下唇比上唇長,3裂,中裂片最大,闊倒心形,向兩側伸展,側裂片卵圓形。能育雄蕊2,伸出花冠外,花絲長1毫米,頗粗大,藥隔長2.4毫米,上臂長1.5毫米,向前直伸,無毛,二下臂瘦小而彎曲,長0.9毫米,先端不具藥室,互相分離。 [1] 
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微膨大。 [1] 
小堅果長卵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急尖,褐色,無毛。 [1] 
花期4-5月。 [1]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分佈範圍

產自台灣,福建,廣東;生於山谷、林下、山頂。菲律賓也有。模式標本採自台灣淡水。 [1] 

地埂鼠尾草(原變種)主要價值

福建用全草入藥,治肺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