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地戰略核導彈

鎖定
地地戰略核導彈是三位一體戰略核攻擊力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投擲重量大、射程遠、命中高精度、時間短反應、高戒備率,以及指揮、控制和通信較為可靠等特點。但是,由於現役地地戰略核導彈大都採用地下井固定發射方式,因而戰時易遭摧毀,生存能力很低。地地戰略核導彈主要是美蘇兩家在競相發展,經過40多年的較量,已發展了五代。
中文名
地地戰略核導彈
精    度
反    應
時間短
戒備率

地地戰略核導彈第一代導彈

第一代導彈是戰後至50年代末期發展的美蘇在納粹德國V-2彈道導彈的基礎上,利用從德國掠取的導彈專家和大批技術資料分別研製的“宇宙神”D、E、F,“大力神”Ⅰ、“雷神”、“丘比特”和 SS-4、SS-5、SS-6型地地核導彈。這一代核導彈只是解決了有無問題,在技術性能方面還比較差,反應時間較長,均為單彈頭,圓概率誤差(CED)最大能達8000米。當時,導彈的最大射程已達10000公里,起飛重量最大為122噸,彈頭威力最大為500萬噸梯恩梯當量(“宇宙神”)。

地地戰略核導彈第二代導彈

第二代導彈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發展的,主要型號是美國的“大力神”Ⅰ、“民兵”ⅠA、ⅠB和“民兵”Ⅰ,蘇聯的SS-7和SS-8等。這一代導彈主要是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性能,發動機改為固體推進劑,反應時間有所縮短,核彈頭加裝了突防裝置,命中精度、威力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這一代導彈的最大起飛重量為80噸(SS-7),最大射程為11000公里(“民兵”Ⅰ和SS-7),命中精度CEP最小已達560米(“民兵”Ⅰ),彈頭威力最大1000萬噸梯恩梯當量(“大力神”Ⅰ)。

地地戰略核導彈第三代導彈

第三代導彈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發展的,主要型號有:美國的“民兵”Ⅲ MK12和“民兵”ⅢMK12A,前蘇朕的SS-9Ⅰ、Ⅱ、Ⅲ、Ⅳ,SS-11Ⅰ、Ⅱ、Ⅲ和SS-13。這一代導彈的突出特點是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打擊硬目標的能力,開始採用分導式多彈頭,命中精度也有進一步提高。在主要技術性能方面,起飛重量最大為200噸(SS-9),最大射程為12000公里(SS-9、SS-11Ⅱ),圓概率誤差CEF最小為185~220米(“民兵”),彈頭數量最多為3個(“民兵”、SS-11),導彈威力最大為2500萬噸梯恩梯當量(SS-9Ⅱ)。

地地戰略核導彈第四代導彈

第四代導彈是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發展的,主要型號有美國的“潘興”Ⅱ和MX導彈,蘇聯的SS-17Ⅰ、Ⅱ、Ⅲ,SS-18Ⅰ、Ⅱ、Ⅲ、Ⅳ,SS-19Ⅰ、Ⅱ、Ⅲ和SS-20。這一代導彈的主要特點是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和摧毀目標的能力,而且它投擲重量大,可攜性能先進的分導式彈頭,命中精度有所提高。在技術性能方面,起飛重量最大為220噸(SS-18),最大射程達16000公里(SS-18Ⅲ),圓概率誤差CEP最小90~120米(MX),分導彈頭數量最多為10個(MX和SS-18Ⅳ),導彈威力最大為2400萬噸梯恩梯當量(SS-18Ⅰ)。

地地戰略核導彈第五代導彈

第五代導彈是70年代末期以後發展的,主要型號有:美國的“侏儒”,蘇聯的SS-24、SS-25、SS-X-26和SS-X-27。這一代導彈的突出特點是導彈向小型化、機動化、高突防、高精度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生存能力和打擊硬目標的能力。在技術性能方面,最大起飛重量已從原來的220噸降到80噸(SS-24),像“侏儒”導彈只有16.8噸;最大射程已創歷史最高記錄,達13000公里(SS-24);圓概率誤差CEP降至120米(“侏儒”);分導彈頭數量最多仍為10個(SS-24);導彈威力最大為10×35萬噸梯恩梯當量(SS-24);發射方式由原來的地下井轉為公路機動(“侏儒”和SS-25)和地下井及鐵路機動(SS-24)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