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圖制印

鎖定
地圖制印是通過印刷複製大量地圖成品的作業。地圖編制中的重要環節,地圖製圖學中的組成部分,探討地圖複製的理論與工藝技術等。中國主要採用平版製版印刷,作業過程包括原圖復照、翻版、分塗、曬版、打樣、審校、修版、印刷、檢查、包裝等工序。制印工藝出現了電子分色製版、靜電覆印、縮微、無壓力印刷等新技術,為簡化制印過程,實現制印工藝標準化與自動化提供了可能。
中文名
地圖印製
外文名
Map printing
種    類
技術和出版物

地圖制印陝西省的地圖印製

地圖之重要盡人皆知,應用於軍事更與戰爭的勝利息息相關。因此,軍事地圖的測繪與制印便被敵對雙方所重視,它常被測入機密檔案加以保管。日本二戰時就曾經設法航測或偷測制印我國各省地圖,以便更準更快轟炸和佔領各地。這些地圖便是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收集、保存和研究也是對日本否定侵略歷史的有力反駁。
我與朋友收得數百幅民國時期陝西省地圖,其中既有民國政府所測繪的,也有日本侵略者當時所翻印的。為了瞭解歷史,確定這些地圖的價值,先後查閲了《陝西省志·測繪志》及國家圖書館輿圖組所編《輿圖要目》,對於民國陝西省地圖的印製歷史有了瞭解,對於這批地圖的意義也有了認識。
一.在陝西省測繪的單位
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將清延軍諮府第四廳改為陸軍測量總局,將各省測量機構改為各省陸軍測量總局。而在陝西省進行過地形測繪的單位主要有:
1.山西省裏軍測量局。於民國2年成立,原址在西安市老關廟地下水工作隊院內,雷龍錫為局長,民國19年隨着總局改制也改名為陸地測量局,段恩誠為局長。民國30年實為49人,民國31年總局改編,將測量第二隊併入陝西局,曹聲鐸為局長,全局80人。民國34年6月將其撤消歸入軍令部測量第六隊。約於民國37年又稱地形測量第六隊。民國38年春西安解放前夕,南遷四川成都。它在民國2------34年間,承擔着本省的測繪任務。
2.陝甘測量總隊。民國28年4月,陸地測繪量總局將測量第一隊裁撤,在寶雞東關望雲星成立陝甘測量總隊。民國31年9月改為地形測量第二隊。民國34年撤消,共245人,承擔着陝甘兩省測繪任務。
3.陸地測量總局,駐陝66人,完成了陝西省臨近省份部分地區測繪、修正、制印等任務。
4.四川省陸地測量局。1938年在陝南地區始測1:2.5萬地形圖,至1940年共測繪79幅。
5.陝西省水利工程測量隊。
二.陝西地圖的測繪與制印
民國政府時期的測繪,總的來講是中央無計劃,各省各自為政。政府曾於民國3年頒佈勘測《十萬分之一民國圖》及《五萬分之一地形圖》迅速測量計劃。民國18年決定,限民國28年以前完成全國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又拒民國36年統計,全國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完成的有6個省,未完成的有陝西等15個省,還有省沒有測繪。國民政府要求各省迅測地形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內戰,而各省局因經費無着,絕大多數也是複製原先地圖來供內戰而求得生存。陝西測繪的地形圖以比例尺來份主要有以下幾種:
1. 1:5000地圖。西京籌備委員會於民國22年測繪《西京城關大地圖》,六色印製,尺幅107.6×183。4cm。省局測繪《臨潼縣城》地形圖1幅。
2. 1:1萬地圖。陝局於民國3年測繪《西安城》圖4小幅,民國9年修正後為1幅。民25年又一次測繪。還測繪《潼關要塞圖》14幅,《潼關縣城圖》1幅。總局於民國21年-------22年測繪西安城附近地形圖137幅。
3. 1:2.5萬地圖。陝局測繪長安至商洛地形圖12幅。四川局於民國27------29年測繪陝南地形圖79幅,圖廊36×46cm。日本侵略者於民國31年(1942年)航測咸陽到華縣渭河南岸地形圖14幅。
4. 1:5萬地圖。陝西以民國4年開始,用登高線表示地形,是大面積測繪之始。應測繪629幅,實際測繪了283幅,民國25年以前圖廊為36×46cm ,後來一經緯度分幅,主要為關中、寶雞、安康、商洛地區。陝局又於民國24年修正了民國4年的關中東部迅測圖12幅。又於民國33-------35年應總局要求改繪西安地形圖74幅,另有5幅已成鉛稿,後因撤消,將其移交測量第6隊。陝甘總隊測繪寶雞附近地形圖51幅。測量第二隊於民國30年秋在陝豫鄂交界地區測繪地形圖14幅。
5. 1:10萬地圖。陝局於民國6-----22年,勘測長城以南陝西所有地形圖204幅,圖廊為27×46cm。總局民國19年編纂陝西、河南地形圖7幅,民國24年修正陝甘地形圖29幅。民國22年兩省調查團編纂了陝西、綏遠地形圖15幅。
6. 1:50萬地圖。民國8、11、24、36年都編印過。
民國時期地形圖多為單色石印,民國24年的《陝西省1:50萬地形圖》曾採用六色印刷。對於地圖保管,據民國30年軍令《檢閲地測量局之所見》記述,全國有貴陽、桂枝、重慶、西安4個地圖庫,另有5個地圖站。民國當時的勘測圖測量精度不高,圖幅拼接不合,質量較差,但在當時那樣的技術條件下能測繪出那麼多各類地圖,這都是難能可貴的。只是這種測繪是用來打內戰,又讓人感到可悲。而且後來又被日寇利用來打中國人更使人感到可恨。

地圖制印地圖的收藏

朋友和我收集的這類民國地圖,主要可分為兩種4部分。
第一種。一部分是民國印《陝西省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另一 部分是日本印《北支那五萬分之一軍事秘密地圖》(陝西及鄰近地區),共約160幅,查國家圖書館《輿圖要目》均未見著錄。日本翻印所據原本為民國4-----6年陸地測量部與參謀本部所印製地圖,翻印了兩次,時間分別為昭和13年9月、昭和16年5月。因為該圖比例尺較大,與十萬分之一地圖相比,地名錶現更加細緻,因此這種地圖價值更大。
第二種。一部分是民國印《陝西省十萬分之一地圖》。圖廊既不是《陝西省志》著錄的27×46cm,也不是國圖著錄的27.4×45.4cm,而是尺寸不一,多數約為29.5×45.4~48.5cm,有民國20年印製的,也有民國37年9月印製的。而日本所印,尺寸也不是26×46.5cm,而是29.5×46.3~48.8cm,基本為昭和13-----14年製版印刷發行。翻數日本所印十萬分之一地圖,雖然我們收藏不多,但是發現比國圖的77幅多出22幅。由此可見,這兩種地圖存在稀少,其文物價值不可小覷。點數第二種十萬分之一地圖,兩部分相配成整套《陝西省十萬分之一地圖》當可無憾矣!
查看測繪單位,發現有國防部測量局,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留守兵團司令部,參謀本部四川陸地測量局。這幾個是《陝西省志·測繪志》所不曾提到的。進一步比較還會產生一些疑問:前面所講的“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陸地測量總局”與出現的“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有何關係?又從“ 參謀本部四川陸地測量總局”來看,似乎各省的陸地測量局又是應該屬於參謀本部總局來領導,而不隸屬於軍令部總局。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日寇怎樣得到咱們的地圖,又是怎樣制印出來的,到底印量如何?這都是我們後人該搞清楚的大問題!《陝西省志·測繪志》該對這類地圖有個記載!我只大概瞭解,日軍在七七事變後,為進一步侵略中國,由日本陸地測量局於昭和12-----16年(1931------1941)年翻印民國各省繪製的地圖作為軍事秘密圖來用。
我們現在研究歷史,找尋日寇侵略中國的罪證,這兩種地圖無疑是很有價值的文物遺存,是很有説服力的。這更讓我們時刻牢記勿忘國恥,激勵我們為祖國繁榮而奮發向上!奧運地圖採用環保型紙印製來源
近日記者看到,關注《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的多是外地來京旅遊的人。來自湖南的劉女士説:“我特別想看奧運會,到時候一定會買這份地圖。”打開《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劉女士一眼就看到了國家體育場,她身邊的小孩也興奮地喊起來:“鳥巢!鳥巢!”
展開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北京的31個奧運場館圖案。設計人員介紹説:“人們第一眼就能看到場館所在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平面概念。”為了這個第一平面概念,地圖上所有的奧運場館全部採用手繪。在奧運場館圖案旁邊,標註着奧運項目圖標,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場館將進行哪些比賽。到達場館的公交線路也標註得一清二楚。
為了更方便人們到達奧運比賽場館,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調整了局部比例,放大了奧運場館相對集中的北三環至北五環區域,使奧運場館周邊的路線更加清晰。
和普通地圖最大的不同是,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全部採用綠色環保的PP紙,這種紙有個通俗的名字叫“撕不爛”。任憑記者怎樣撕扯,手中的地圖依然完好無損,避免了普通地圖多折幾次就損壞的問題,無形中延長了地圖的使用壽命。此外,這份交通圖還防水,就算雨水浸泡,地圖依然完好如初。
據出版單位介紹,開始他們就着手設計奧運地圖,修改次數他們自己都記不清了。北京奧運地圖共分六期,首期就是場館篇,其他五期分別為環境篇、人文篇、科技篇、交通篇和成果篇,平均每三個月推出一期,一直到奧運會結束。每次新地圖出來前,他們都將根據最新的公交線路變更、地名變更等新情況進行調整修改,6期加起來預計印量將突破百萬張。
此外,針對不同的主題,奧運地圖將呈現不同的特點。如環境篇,第一眼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綠地、公園;人文篇將突出北京的名勝古蹟。在色彩選擇上,6期北京奧運地圖的封面都有各自的主打顏色。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採用傳統的中國紅;環境篇採用國槐綠;科技篇採用長城灰;交通篇採用青花藍;人文篇採用琉璃黃;成果篇則採用橙色。
據悉,率先出版的北京奧運場館旅遊交通圖每份售價18元。和普通地圖相比,北京奧運地圖不僅具有突出的實用價值而且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