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區主導產業

鎖定
地區主導產業是指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產業在地區產業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不同,其中有一個或幾個產業處於主要的支配地位,構成地區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業羣。
它包含了兩個方面:其一,它是全國同類產業中最主要的生產供應基地,它能夠以較少的投入,較快的速度,較低的成本集中進行大規模生產;產品專業化率高,主要面向全國,參與全國的地域分工,以自己的特長,充實完善全國經濟大系統。其二,它又是所在區域經濟增長的驅動輪,推動區域經濟演化的主角。
中文名
地區主導產業 [1] 
類    型
經濟術語
內容
地區主導產業的選擇
1.有較高的區位商或專業化水平。
一般q值在2以上或專業化係數在0.5以上,該產業的生產主要為區外服務。
2.在地區主產中佔有較大比重, 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區經濟發展。
將區位商≥2(或專業化係數≥0.5)、產值比重≥15%的部門稱為一級主導專業化部門;
將區位商≥1.5(或專業化係數≥0.33)、產值比重≥10%的部門稱為二級主導專業化部門。
3.與區內其他主要產業關聯度高,二者之間的聯繫越廣泛、越深刻,越能通過乘數效應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
判斷一個產業與其他產業技術經濟聯繫的密切程度:
通常用產業的影響力系數感應度係數來表示。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係數是投入產出表的重要係數,都是反映產業間經濟技術聯繫的指標
製造業建築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系數,説明這些部門的發展需要其他部門較多的投入;
基礎產業上游產業(包括農業、各種採掘業及能源原材料工業)則具有較高的感應度係數,説明其他產業的發展需要較多的消耗這些部門的產品。(前向效應)
一般而言,影響力系數大的產業比較容易帶動其他上游產業的發展;(後向效應)
感應度係數高的產業由於是受其他部門發展的拉動而得到發展。因此,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通常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滯後性,成為瓶頸產業
地區主導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
(一)主導產業升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
第一,以全新的、更高技術層次的產業來替代原有產業成為新的主導產業。
第二, 在同一產業內部,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產品結構的升級,或通過制度創新實現生產組織方式的重大進步,使原有主導產業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重新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建立以主導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一個地區,除了發展主導產業以外,還應該發展如下性質的產業,以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與主導產業直接產生生產性和非生產性聯繫的產業。
(2)基礎設施產業。
(3)為地方生產和生活提供服務的產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