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下鐵

(繪本)

鎖定
《地下鐵》是幾米創作的繪本,作品以一個都市中最為常見的公共設施——地鐵,為主要的敍事空間,講述了一個盲女在自己想象和現實之間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的故事。
中文名
地下鐵
作    者
幾米 [1] 
類    別
繪本漫畫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7月
定    價
38 元
ISBN
9787511009418 [1] 

地下鐵內容簡介

書的英文名字——“The Sound of Colors”,優美之餘點明瞭一種作者的態度——生活需要感受,需要想方設法、勇往直前地主動感受——看不見的人可以聽顏色,嗅不到的人可以看氣味,聽不到的人可以看聲音。萬事萬物都有不足,我們自己也是。換一種知覺去感受,我們將會在傷害裏感受愛,在哭泣裏懂得笑,在迷茫裏找到方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列駛向自己心願的“地下鐵”,“天使説再見”的那一年,也許生命這場不歸的冒險才剛剛開始,你無法抗拒途中的失意,當然也無法拒絕那些必將到達的歡樂。

地下鐵作品鑑賞

作者以恰到好處的色彩搭配和簡潔詩意的內心讀白,為閲讀創造出一種舒適温和的感受。通過繪圖與文字對位的方式向讀者進行獨一無二的述説與溝通,帶領讀者去發現,去尋找每一個人心中點滴的光亮。
作品《地下鐵》深刻地揭示了都市人在孤獨狀態下的迷惘。“在這個城市,我不斷的迷路。不斷的坐錯車,並一再下錯車。……我努力尋找希望。深怕幸福就在身邊,卻被我粗心錯過。……其實,我哪裏都不想去。然而,會有人在地下鐵的出口等我嗎?”圈作品中的主人公孤獨地生活,漫無目的地行走,她沒有可以作伴的人,也沒有人在地下鐵的出口等待自己,人與人之間形同陌路,彼此沒有任何關聯,每個人關注的只是自身的功過、榮辱和得失。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人與人之間只剩下殘酷和冷漠,只剩下不擇手段的追求。 [2] 
作品中的盲女儘管不斷坐錯車,並一再下錯車,但她一直努力尋找希望,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沒有放棄過自己。盲女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能鼓舞和鞭策讀者,告訴人們不管遇到什麼坎坷都不應該消沉墮落,而應該用積極的心態和純淨的心境來面對生活。另外,作品中一直眷顧盲女的守護天使,實質上寓指希望,人只要不放棄追求和進取,生命的奇蹟總會出現,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3] 
《地下鐵》中文字彌補了圖像的抽象性,圖像則凸顯了文字的想象力,給予讀者更大的聯想空間。作者通過富有詩意的表達,與色彩富麗的圖畫互為映襯,將文字的形象性與圖畫的抽象性結合,為讀者延展出新的意義空間。
全書中,打破時空界限,將不同的時空並置進行敍事的畫面不在少數。最典型的便是 12 幅“V”字形構圖。置於畫面左端的是盲女走下地鐵的樓梯,右端是盲女走上地鐵的樓梯,橫貫畫面的是一列載滿人的地鐵。由此表現盲女經歷過的地鐵之旅。這種將不同時空並置在同一畫面的敍事有着幾米繪畫中鮮明的超現實主義色彩。
《地下鐵》中的時空並置敍事,通過盲女角色的設置得到了漂亮的運用。“如果主角看不見,那麼他身處的空間,就是充滿了各種可能,他所聽到、聞到、想到的,就可以有無限的想象,所有的奇想就有了合理性”,因此,盲女的經歷實則是她的一次夢幻想象之旅。盲女的想象之旅與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盲女想象的世界呈現暖色,而現實場景則呈現灰暗色調。
幾米繪本中出現的都市意象多是鋼鐵森林、擁擠的地鐵與擁擠的人羣……在《地下鐵》中,車廂中擁擠的人羣一個個表情呆滯。在某些插畫中,更是直接呈現出非“常人”的狀態:由草編織成的人、穿着鋼盔鐵甲的人……人是血肉之身,幾米用這種奇特的打扮表現人們在現代大都市中的迷失。 [4] 
在現代都市中,自然界的一切被驅逐殆盡,剩下鋼鐵的冰冷。正如地鐵站人潮洶湧,但彼此的距離卻顯得十分遙遠一樣,都市的世界是冰冷的,人是冷漠的。這種表面擁擠實則疏離的感覺在現代都市十分明顯。《地下鐵》正是用少女的“看不見”反而觸摸到世界的美來凸顯都市人麻木疏離與冷漠的生存狀態。
與這種麻木形成對比的是,繪本中經擬人化後的奇特動物,反為讀者營造了安全感與信任感。這些動物的善良反襯出都市人的孤獨,隱喻都市裏所缺乏的愛與温暖。這是繪本的特色,用童稚化的視角看待世界,一切顯得安詳温暖。 [4] 

地下鐵作品影響

幾米的代表作《地下鐵》譯本《The Sound of Colors》,2006年3月初由美國主流出版社Little Brown推出,上一週就創造1.1萬冊銷售佳績,不但《出版商週刊》書評讚賞,也獲全美第二大鎖書店一一鮑德斯書店提名年度“創意聲”獎項,Scholastic出版社也將此書列入教師最佳推薦書單。美國出版社肯定,這本書受到全方位的歡迎與接受。 [5] 

地下鐵作者簡介

幾米,繪本作家,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1998年首度發表了《森林裏的秘密》和《微笑的魚》,之後陸續完成《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記了》、《地下鐵》等多部知名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和多變的敍事風格,在出版市場興起一股繪本創作風潮,並延伸到了電影、舞台劇與動畫等不同藝術文化領域。學界和媒體多次以“幾米現象”為主題分析評論。2003年入選Studio Voice雜誌亞洲最有創意的五十五人之一。2007年入選Discovery《台灣人物志II》六大代表人物。 [6] 
參考資料
  • 1.    地下鐵  .豆瓣[引用日期2020-03-12]
  • 2.    彭玲.幾米繪本中的都市情感[J].大眾文藝
  • 3.    彭玲.幾米繪本的價值取向[J].大理學院學報.2010.01
  • 4.    張曉敏.淺談幾米《地下鐵》的跨媒介視角[J].科學導報.2015(15)
  • 5.    王開平.幾米《地下鐵》英譯本美國熱賣上市一週銷售逾萬冊[J]-出版參考.2006(9)
  • 6.    關於幾米  .幾米[引用日期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