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下水臨界深度

鎖定
地下水臨界深度,也稱臨界水位,是指限制土壤次生鹽漬化發生的最淺地下水埋深。土壤次生鹽漬化與地下水埋深有直接關係,因此有必要定出一個上限深度(臨界深度)以防止鹽漬化的發生。在水利土壤改良領域中,常用地下水臨界深度作為規劃排水工程的重要參數。地下水臨界深度並非一個常數,影響因素主要有土壤性質(如質地、結構、孔性等)、土壤剖面構造、地下水礦化度、氣候狀況、耕作質量,以及植物根系活動層深度等。一般而言,土壤質地黏重、地下水礦化度高、蒸發降水比大,臨界深度值大;表層結構良好(或質地較砂)、耕作精細的土壤,其臨界深度則較小。改良排水規劃設計時,地下水臨界深度應根據調查和試驗確定。確定地下水臨界深度的方法有:①田間調查法,即在相同的自然和人為措施條件下,調查不同地下水埋深時的土壤積鹽情況,從中找出不致引起積鹽的地下水埋藏深度。②用“臨界深度=土壤最大毛管上升高度+耕作層厚度”的公式測算。最大毛管上升高度可通過室內模擬試驗或田間測定來確定。地下水的臨界深度及其礦化度,對鹽漬土的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為了防止土壤鹽漬化,一般在乾旱季節將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 [1] 
中文名
地下水臨界深度
別    名
“臨界水位”或“警戒水位”
影響因素
氣候、土壤
確定方法
田間調查法
基本解釋
臨界深度不是一個常數,影響因素很多,主要有氣候、土壤(特別是土壤的毛管性能)、水文地質(特別是地下水的礦化度)和人為措施四個方面。一般來説,蒸降比越大,地下水礦化度越高,臨界深度越大;壤質土壤較粘質土壤和砂質土壤臨界深度為大;表層結構良好、耕作管理精細的土壤,臨界深度較小。確定臨界深度的方法:①田間調查法,即在相同的自然和人為措施條件下,調查不同地下水埋深時的土壤積鹽情況,從中找出不致引起積鹽的地下水埋藏深度。②採用“臨界深度=土壤最大毛管上升高度+耕作層厚度”的公式。最大毛管上升高度可通過室內模擬試驗或田間測定來確定。地下水的臨界深度及其礦化度,對鹽漬土的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為了防止土壤鹽漬化,一般在乾旱季節將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
參考資料
  • 1.    周健民.土壤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