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丁草

鎖定
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 Turcz.),毛茛目罌粟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0~50釐米,具主根;莖自基部鋪散分枝,灰綠色,具稜;葉片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裂片頂端圓鈍;總狀花序,多花,花粉紅色至淡紫色,平展;蒴果橢圓形,下垂,具2列種子;種阜鱗片狀。地丁草花期4月上旬至中旬,通過種子繁殖。《本草綱目》記載:“箭頭草,形似也。獨行虎,以功名也”。 [9-12] 
地丁草為植物園野生地被。原產美國北部及加利福尼亞州,中國各地廣泛分佈,也有栽培。野生地丁草生於近海平面1500米的多石頭坡地,平原或丘陵、山坡疏林下;適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種植。 [13-15] 
地丁草以乾燥全草供藥用,《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記載地丁草“性寒,味苦,小毒;入心、脾經。”地丁草是常用民間草藥,因其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癰疽疔腫,淋巴結結核,肝炎、腸炎等症。經現代研究,地丁草中含有10多種生物鹼,有體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地丁草毒性很弱,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小。但體寒虛弱,孕婦不宜服用。地丁草花語代表堅韌和誠實。 [16]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18] 
中文名
地丁草
拉丁學名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8]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罌粟科
紫堇屬
地丁草
分佈區域
分佈於甘肅、內蒙古、江蘇、陝西、山西、山東等地。

地丁草植物學史

《本草綱目》記載:“箭頭草,形似也。獨行虎,以功名也”。 [12] 

地丁草形態特徵

地丁草
地丁草(4張)
地丁草為二年生灰綠色草本,高10-50釐米,具主根。莖自基部鋪散分枝,灰綠色,具稜。基生葉多數,長4-8釐米,葉柄約與葉片等長,基部多少具鞘,邊緣膜質;葉片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3-5對,具短柄,二回羽片2-3對,頂端分裂成短小的裂片,裂片頂端圓鈍。
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總狀花序長1-6釐米,多花,先密集,後疏離,果期伸長。苞片葉狀,具柄至近無柄,明顯長於長梗。花梗短,長2-5毫米。萼片寬卵圓形至三角形,長約0.7-1.5毫米,具齒,常早落。
花粉紅色至淡紫色,平展。外花瓣頂端多少下凹,具淺雞冠狀突起,邊緣具淺圓齒。上花瓣長1.1-1.4釐米;距長約4-5毫米,稍向上斜伸,末端多少囊狀膨大;蜜腺體約佔距長的2/3,末端稍增粗。下花瓣稍向前伸出;爪向後漸狹,稍長於瓣片。內花瓣頂端深紫色。柱頭小,圓腎形,頂端稍下凹,兩側基部稍下延,無乳突而具膜質的邊緣。
地丁草
蒴果橢圓形,下垂,約長1.5-2釐米,寬4-5毫米,具2列種子。種子直徑2-2.5毫米,邊緣具4-5列小凹點;種阜鱗片狀,長1.5-1.8釐米,遠離。 [1]  [17] 

地丁草產地生境

生長於近海平面至1500米的多石坡地或河水氾濫地段,山溝、溪流及平原、丘陵草地或疏林下。 [2] 
分佈於甘肅、內蒙古、江蘇、陝西、山西、山東、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等地。
蒙古東南部、朝鮮北部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臘茲多耳諾耶河谷也有分佈或逸生。 [3] 

地丁草生長習性

喜温暖濕潤環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種植,怕乾旱。 [2] 

地丁草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每畝約需種子3~4公斤。通常與禾本科植物套種。小暑與大暑節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壟後,在行間淺鋤地面,將種子均勻撒入行間,用大鋤推一遍,將種子埋嚴,澆水,要保持畦面濕潤,30天左右出苗。

地丁草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因地丁為喜陰植物,故出苗後要勤澆水,加強管理。大秋作物成熟收穫時,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凍前要澆凍水,覆圈肥。翌春化凍後,將糞塊砸碎,整平。清明至穀雨節新生葉尚未佈滿地面時,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後要澆水。立夏後停止澆水,以防莖、葉腐爛,降低產量。
主要病蟲害:驚蟄節前後,幼苗返青時,常有一種鱗翅目的黑色幼蟲,咬食嫩芽,為害甚大,可用青蟲菌(臘螟桿菌三號)500~1000倍液噴殺,或每畝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細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內毒殺。 [4] 

地丁草藥用價值

地丁草性味歸經

①《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苦辛,寒。”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性寒,味苦,小毒;入心、脾經。”

地丁草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治温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癧,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①《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癰疽疔腫,淋巴結結核。”
②《河北中藥手冊》:“治急性傳染性肝炎。”
③《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消炎解毒。治黃疸肝炎,高熱煩躁。”

地丁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克(鮮者50~100克);或搗汁。外用:搗敷。

地丁草藥理作用

地丁草
地丁草(3張)
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其水提取物(1:80)對單純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延緩孤兒病毒致細胞病變的作用。用全草製成苦地丁注射劑,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鹼。
有體外抗菌作用,對甲型鏈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抑制(試管法);對葡萄球菌(金黃色和白色)、八疊球菌也有作用(瓊脂平板打洞法)。亦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1:10苦地丁注射液對脊髓灰質炎(疫苗株)愛柯18、柯薩奇B1、腺病毒Ⅲ型均未見抑制;對4個凝血單位的流感亞甲京科68-1株(1:160)無抑制,而對副流感仙台株有抑制。
毒性很小,體寒虛弱,孕婦不宜服用。小鼠用相當於人用量的120倍左右(8毫升/公斤)腹腔注射,未見死亡;用10毫升/公斤則有3/10死亡。苦地丁注射液對麻醉貓與犬靜脈注射,可見暫時性血壓下降,半分鐘內恢復;用離體蛙心灌注,有抑制心臟的作用。

地丁草化學成分

含有10多種生物鹼。從其中得到苦地丁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暫名)4種不同的生物鹼。另含香豆精類內酯、甾體皂甙、酚性物質、中性樹脂和揮發油等。 [5] 

地丁草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全草皺縮成團,伸展後長5-30cm。主根扁圓柱形,長3-5cm,直徑1-1.5(-3)mm;表面棕黃色或黃白色,較粗糙,有縱溝及皺紋,常呈二股扭曲狀,有支根和鬚根;質較硬,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中心棕色。
根莖較短,長2-5mm,有節,可見葉痕;質硬,斷面黃白色,中心有白色髓或中空。莖叢生,纖細,有5個稜脊及縱紋,灰綠色或黃綠色,長5-20cm,直徑1-2.5mm,節間較長;質柔軟,易壓扁,斷面中空,略呈纖維性。
葉多皺縮破碎,暗綠色或灰綠色,有長柄;葉片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裂片纖細;柔軟。花淡紫色,少見或已皺縮破碎。
蒴果灰綠色或黃綠色,扁長橢圓形;果皮質脆,常破碎或裂成2片,留有兩條棕黃色的種框。種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澤。氣青草樣,味苦而持久。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略呈五角形。表皮細胞1列,外被較厚的角質層;氣孔有的略下陷。皮層薄壁細胞形狀不規則,稜脊處有厚角細胞7-10列,中柱鞘纖維環有1-2列纖維,稜脊處為4-5列;纖維胞腔較大,壁非木化。外韌型維管束位於稜脊處。韌皮部狹窄。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和木薄壁細胞組成,壁均非木化。髓部中央有大空腔。根橫切面:最外層為4-6層木栓細胞,壁木栓化並微木化;栓內層廣闊,薄壁細胞類圓形。韌皮部寬廣,可見散在的篩管羣,韌皮射線不明顯。形成層環狀,細胞扁平。
本質部由導管、纖維管胞、木纖維和木薄壁細胞組成;導管散列或2-4個成羣排列,多角形或類圓形,壁木化;木纖維發達,排列在導管的周圍,壁不木化。薄壁細胞中含有大量演粉粒與草酸鈣簇晶,澱粉粒多為單粒,類球形,直徑2-8μm,草酸鈣簇晶直徑20-30μm,栓內層尚可見到與草酸鈣簇晶同細胞或單獨存在於細胞中的類言形稜晶,長徑10-25μm。 [6]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濾過。濾液稍濃縮後,取1ml,加濃鹽酸4-5滴及鎂粉(或鋅粉)少許,在沸水浴中加熱3min,溶液呈粉紅色。(檢查黃酮類)
(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約1g,酸性乙醇迴流提取,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殘渣加2%鹽酸約5ml溶解,用氨水鹼化,氯訪提取3次,合併提取液,用無水硫酸鈉脱水,濾過。濾液濃縮至1ml,為樣品液。以普羅託品、紫堇靈為對照品。點樣於鹼性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醚-乙醇-氨水(18:2:1:0.05)展開10cm。取出,晾乾,噴以改良碘化秘鉀試劑,供試品色譜與對照品色譜在相應位置顯相同橘紅色斑點。(檢查生物鹼類)

地丁草植物文化

地丁草花語代表堅韌和誠實。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