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在莞人員服務會

鎖定
在莞人員服務會由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籌備成立!
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在莞人員服務會正式成立,這是廣東省首家在異地商會內部建立的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
中文名
在莞人員服務會
類    別
商會組織

在莞人員服務會服務會簡介

異地商會在莞人員服務會由異地務工人員秉持“奉獻、友愛、服務、進步”理念,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右一為:李啓尚主任 右一為:李啓尚主任
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會長李啓尚是這個服務會的主任,也是發起人,他希望能為來莞務工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已有200多名在莞務工人員報名參加服務會。 [1] 

在莞人員服務會媒體報道

在莞人員服務會東莞新聞

媒體權威報道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 媒體權威報道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
搞好社會建設,還需藉助社會力量。
東莞市先行先試,2012年在全省率先進行在異地商會內部建立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試點,
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等5家異地商會成立了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
這些機構在扶危濟困、就業援助、矛盾調處等方面顯現了巨大的能量,商會組織逐漸成為參與我市社會管理的生力軍。 [2] 

在莞人員服務會社會民生

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謂商會,大都是企業老闆聚集在一起,是一種服務於資本的自治組織。
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卻從社會大局出發,自發成立在莞人員服務站,
對外來務工人員以及弱勢羣體提供急救式的幫助,
媒體權威報道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 媒體權威報道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
不僅顛覆了人們對商會的老觀念,而且探索出了一個異地務工人員自我服務管理的新模式. [3] 

在莞人員服務會服務宗旨

團結互助、共謀發展;扶危濟困、共建和諧;服務家鄉、建設東莞
充分利用商會資源,組織開展扶危濟困、助學資教、就業援助、情緒疏導、婚戀輔導、矛盾調處、信息反饋等方面工作,致力於成為與有關方面溝通聯繫的橋樑和紐帶,協助東莞黨委政府更加有效地服務管理廣大異地務工人員。

在莞人員服務會啓尚照明

啓尚照明,讓您想家!
婁底商會在莞人員服務站的“創意”來自東莞市長安上名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啓尚照明品牌締造者李啓尚為“老鄉”提供的免費愛心服務,即互助宿舍。在東莞成功創業之後的李啓尚,深知初來東莞的老鄉求職時的無助與辛酸,在自己的工廠裏免費幫助一些暫時遇到困難的老鄉,這事兒逐漸在老鄉中傳開。
媒體權威報道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 媒體權威報道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
東莞有着遠多於户籍人口的外來務工人員,一直在積極探索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在市社工委組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與會領導徵求創新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會上,婁底商會代表第一個舉手,希望成為試點——在市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將為老鄉提供免費服務的工作組織化。
經過20天的籌備,2012年8月6日,東莞市湖南婁底商會在莞人員服務站在長安鎮上名集團正式揭牌成立,並由此成為我市首家異地商會內部建立的異地務工人員互助服務組織。但婁底商會並沒有大規模鋪開,而是先在常務副會長以上級別的會員企業設立站,共有長安、虎門、萬江、橋頭、南城、橫瀝、塘廈等7個站點。
成立三個多月來,婁底商會在莞人員服務站已為異地務工人員提供各種服務共達500多人次。其中,扶危濟困65人次,助學資教8人次,就業援助56人次,社區聯誼130人次,婚戀輔導65人次,情緒疏導137人次,矛盾調處75人次,其他類別的服務20人次。
擴大服務範圍提升服務能力
“我們在老家的媒體上登出了服務電話,工作量一下子就上來了。老鄉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吳斌説,服務站依託婁底商會,積極發動會員單位,將前來求助的老鄉按區域分流到7個站點,由會員單位提供幫助。雖然短期內有了不俗的成績,但吳斌很快發現,很多求助讓他們束手無策。比如有的老鄉和工廠發生矛盾,打電話過來問可不可以派人去幫忙;有的老鄉遭遇欠薪,也打電話過來尋求幫助。
“這跟以前提供免費食宿、幫忙找工作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確實不知道該怎麼辦?”吳斌説,如何擴大服務範圍、提升服務能力,是服務站進一步發展面臨的問題。我市多家商會都在響應市裏的號召,準備籌建異地在莞人員服務機構。吳斌説,大家在一起探討時,都提到了這些問題。
市社工委組織市司法局、市信訪局等部門相關責任人和數家商會的負責人坐在一起,希望服務站或商會將遇到的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提出來,市裏將對此進行篩選和分類,在更多的商會服務站建立起來後,部門與服務站之間將進行對接,服務站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介紹求助者找有關部門。
“這樣至少有一個好處,在老鄉需要幫助時,至少可以告訴他們該怎麼做,這種服務也很重要”,吳斌説,服務站的人財物力都很有限,不可能包打天下。

在莞人員服務會樞紐型發展

對於今後的發展,吳斌表示,一方面將發動更多的商會會員參與服務站的建設,擴大服務對象和範圍,“我們雖然由婁底商會創建,但服務對象並不限於‘老鄉’”,他説,重要的是向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服務,而不是向哪些人提供服務。
另一方面,就是與政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加強聯繫和合作,朝着樞紐型社會組織發展。
對入駐東莞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的社會組織進行了一番研究,尋求合作對接的渠道。“下次再有人打電話來問‘失戀了,該怎麼辦’,我會推薦他們去做心理疏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