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在影像裏重逢

鎖定
《在影像裏重逢》是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北京新影時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攝製,張力擔任總導演的5集人文歷史紀錄片 [1] 
該片用全新的思維和視角,用珍貴的影像和故事,講述了普通人的奮鬥史,在黑白與彩色的交匯中,在現實與歷史的對話中,呈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3] 
該片於2019年10月21日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 [2] 
中文名
在影像裏重逢
類    型
人文、歷史
出品公司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北京新影時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集    數
5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首播時間
2019年10月21日
每集長度
約 50 分鐘
總導演
張力

在影像裏重逢劇情簡介

該片將用影像開啓一次與過往歲月的重逢,把觸角伸到尋常百姓身邊,通過追夢、酬勤、拼搏、見智、造福五個關鍵詞,梳理七十年來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軌跡和奮鬥歷程,在一次次共情的回憶中,展現中國人民的初心、夢想和一路走來的勇氣 [2] 

在影像裏重逢分集劇情

    第一集 追夢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家庭相冊中,有了第一張合影。新中國成立之初,每個中國人都懷揣着對新生活的憧憬,踏上了追夢的旅程。在紀錄片《偉大的土地革命》中,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廣大農民,正在體驗命運劇變的強烈情感。1956年,紀錄片《第一輛汽車》見證了首批12輛國產汽車下線的情景。老司機於豐年清楚地記得六十多年前開上“大解放”時的自豪。改革開放之初,青年人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紀錄片《莫讓年華付水流》的感召下,許多青年人振作精神,重拾夢想。2016年,《築夢路上》攝製組沿國境線走了一圈,記錄下許多築夢路上平凡而偉大的瞬間。在大歷史環境下,個人總是渺小的存在,但是每一個小人物為了夢想而奮鬥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強大到最終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第二集 酬勤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説起如今的幸福生活,與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密不可分。本集篩選新中國成立後極具代表性的紀錄影片,解讀勤勞的中國人民在各個時代創造的成就:建國初期勞動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代表時傳祥、王進喜,用勤奮工作回報黨和國家。《紅旗渠》中不怕苦、不畏難的林縣人民,用“勤勞”展現中國人民開創新生活的能力。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南海縣人民,響應政府“勤勞致富”的號召,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時間進入日新月異的今天,《超級工程3:城市24小時》中眾多普通勞動者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維護着城市生活的正常運轉,天道酬勤,新中國七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完美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第三集 拼搏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他們是崎嶇山谷中奮勇的鐵道兵,是讓全中國為之沸騰的女排姑娘,是參加中國首次南極科考的科學家。他們挑戰極限,開創了新中國從無到有的偉大曆程。他們是治淮女功臣,是災難面前勇往直前的解放軍戰士,是挑戰世界難題的工程師。他們頑強拼搏,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他們的付出和汗水被記錄在了新中國的成長影像中,如今他們在哪兒?與影像中的青春重逢,他們又將如何回憶那段拼搏歲月。


    第四集 求索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將聚焦七段影響科技發展進程的影像。克利夫蘭總統號,一艘普通的客輪,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留美學者的歸國曆程,而錢學森的迴歸為何遲到了五年。兩部紀錄片搜尋珍貴影像,揭秘了這段歷史。曾經創造世界紀錄的南京長江大橋已經忠實服役了半個世紀,一部五十年前的紀錄片,留下建橋時不可思議的細節,尋訪畫面中連接大橋骨架的鉚工,150萬顆鉚釘背後有一段火熱的故事。陳景潤,新中國第一位成為全民偶像的科學家,怎樣用拼命三郎的勁頭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袁隆平從文質彬彬的大學生到滿臉滄桑的育種專家,走過了什麼樣的道路。年輕的屠呦呦又是如何從青蒿中發掘出挽救百萬生命的抗瘧疾藥物。蛟龍號遠赴西南印度洋,探尋深海黑煙囱,《深潛》攝製組全程抓拍,記錄了它和科學家們在滾滾黑煙之下生動的歷險經歷。為了讓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實現變形,南仁東和他的同事竭盡全力,在100多次的失敗後解決了天眼FAST的疲勞難題。


    第五集 造福
    劇情圖片 劇情圖片

    説到春晚,大多數人的印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辦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其實,春晚的歷史可以追溯得更遠。1956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就拍攝了一台“全明星”陣容的聯歡會,參加聯歡的不僅有侯寶林、郭蘭英這樣的大牌藝術家,還有錢學森、老舍等等科技界、文化界的名人。廣播體操、首都百貨大樓的糖果專櫃、曾經是人們高標準生活標配的自行車,期待已久才能安裝的電話機,這些令我們倍感温暖的記憶彷彿就來自昨天。今天,我們的生活已是瞬息萬變,目不暇接,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追求幸福生活的腳步。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2] 

在影像裏重逢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該片攝製團隊在三個月時間裏探索和“重逢”,攝製組放棄了宏大敍事,將創作目標鎖定在‘民生’上。”基於這一核心落點,通過追夢、酬勤、拼搏、求索、造福五個關鍵詞,創作團隊首先篩選出近四十部老紀錄電影和以往拍攝的經典電視紀錄片,其中既有社會發展的代表性,又有真實感人的故事。經過反覆討論,團隊最終決定從與影像相關的“人”着手,通過“尋訪”把他們與影像之間的故事拍攝出來。在“搜索”影像資料的同時,五個攝製組幾乎同步行動起來,開始“尋訪” [9] 

在影像裏重逢主創團隊

出品人:薛繼軍
重訪人:陳偉鴻、王玲玲、秦方
策劃:姜海清、莊殿軍
重訪組導演:祁少華、張寧、陳磊
監製:姚永暉 、梁紅
重訪組副導演:尹雋、馬琳娜
總撰稿、總導演:張力
總攝影:朱奕
製片人:鄧武
特效攝影:李東風
執行製片人:朱勤效、池建新
重訪組攝影:王煒、張言
執行總導演:胡永芳
副攝影:王吉祥、付士林
導演組:温藝鈞、王欣、何敏、劉幗軼、崔宇寧、劉穎穎、彭呈奡、李浩蛟
攝影助理:陳永飛、謝佳虎、白小虎
錄音:谷全喜、彭光國、史延歡
影像資料: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影視資料部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1] 

在影像裏重逢音樂原聲

作品
曲目
備註
《在影像裏重逢》
《義勇軍進行曲》
背景音樂 [4] 

在影像裏重逢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作品
備註
2019年
國家廣電總局第四批優秀國產紀錄片
《在影像裏重逢》
獲獎 [5] 

在影像裏重逢發行信息

播出平台
播出時間
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
2019年10月21日-25日每晚20:00首播
2019年11月25日22:59重播、次日11:54、17:55重播 [8] 
央視網
2019年10月21日同步播出 [2] 

在影像裏重逢作品評價

《在影像裏重逢》的總體構思和敍事方式是有所創新,在藝術探索上值得點贊。片名的擬定,就充滿人情味和家國情懷。讚賞該片的激情如火、理性如水的策劃和藝術實踐。不僅帶給人們對歷史的敬畏,更現實地在“重逢”中對不能忘卻的歷史的回望、回憶和回味,是藝術的感染力,事實的説服力,更是觸動靈魂的叩問和思考 [6] (原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資深導演陳光忠評)
《在影像裏重逢》顯示了紀實影像的真實魅力與戲劇張力:過去與當下對接,影像與真實交響,切入厚重歷史,打撈隱藏在時間背後的傳奇。以紀實影像特有的真實力量闡釋了一個道理:沒有拼搏、勤勞、奮鬥與犧牲,就沒有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與民族的復興 [7] (人民網評)
參考資料